SST视域下的技术异化问题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3页 |
一、论文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一) 论文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二) 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文献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一) 国内的研究综述 | 第10页 |
(二)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三、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 第11-12页 |
四、本文的创新点 | 第12-13页 |
第二章 技术异化和SST的内涵 | 第13-18页 |
一、技术异化的哲学阐释 | 第13-15页 |
(一) 技术异化的历史解析 | 第13-14页 |
(二) 技术异化的双重属性分析 | 第14-15页 |
二、SST的哲学阐释 | 第15-18页 |
(一) SST——社会之于技术的研究视角 | 第15-16页 |
(二) SST对技术的认知:建构性 | 第16页 |
(三) SST研究的特征:整体性 | 第16-18页 |
第三章 SST视域下的技术异化产生的根源探究 | 第18-24页 |
一、技术的社会限制 | 第18-19页 |
(一) 技术的社会性 | 第18页 |
(二) 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局限性 | 第18-19页 |
二、技术的社会选择 | 第19-22页 |
(一) 政治制度的缺陷 | 第19-21页 |
(二) 经济主义的发展观 | 第21-22页 |
三、技术异化的人本根源 | 第22-24页 |
(一) 个人主义的价值观 | 第22-23页 |
(二) 生活观上的享乐主义 | 第23-24页 |
第四章 SST视域下的技术异化哲学思考 | 第24-29页 |
一、技术异化研究的哲学反思 | 第24-25页 |
(一) 承认技术异化的客观存在 | 第24-25页 |
(二) 承认可以通过社会建构弱化技术异化 | 第25页 |
二、社会建构对技术异化的消解 | 第25-27页 |
(一) 确立整体主义的技术观 | 第25-26页 |
(二) 加强技术异化的伦理控制 | 第26-27页 |
(三) 建立合理的技术评价标准 | 第27页 |
三、树立可持续的理性发展观 | 第27-29页 |
结论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2页 |
致谢 | 第32-33页 |
个人简介 | 第33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