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6-7页 |
1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基本理论 | 第7-14页 |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历史沿革 | 第7-9页 |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概念 | 第7页 |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渊源 | 第7-9页 |
·离婚损害赔偿的性质 | 第9-12页 |
·婚姻性质学说及其评析 | 第9-11页 |
·婚姻契约说 | 第9页 |
·婚姻制度说 | 第9页 |
·婚姻伦理说 | 第9-10页 |
·身份关系说 | 第10页 |
·信托关系说 | 第10-11页 |
·损害赔偿责任性质学说及其评析 | 第11-12页 |
·侵犯夫权说 | 第11页 |
·侵犯名誉权说 | 第11页 |
·侵犯婚姻家庭权说 | 第11-12页 |
·侵犯配偶权说 | 第12页 |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功能 | 第12-14页 |
2 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4-27页 |
·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法律规定 | 第14-21页 |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构成要件 | 第14-15页 |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适用范围 | 第15-18页 |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赔偿范围 | 第18-20页 |
·离婚物质损害赔偿 | 第18-19页 |
·离婚精神损害赔偿 | 第19-20页 |
·离婚损害赔偿请求权的提起 | 第20-21页 |
·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存在的不足与缺陷 | 第21-27页 |
·赔偿请求权主体和赔偿义务主体狭窄 | 第21-23页 |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适用情形过少 | 第23-24页 |
·赔偿数额难以确定 | 第24-25页 |
·无过错方举证困难 | 第25-27页 |
3 完善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立法建议 | 第27-37页 |
·拓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主体范围 | 第27-31页 |
·将“无过错方”改为受害人 | 第27-28页 |
·将其他家庭成员列为请求权主体 | 第28页 |
·将第三者列入离婚损害赔偿义务主体 | 第28-31页 |
·扩大离婚损害赔偿适用范围 | 第31-32页 |
·明确离婚损害赔偿标准 | 第32-34页 |
·完善举证责任体系 | 第34-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