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2页 |
·选题原因 | 第8页 |
·选题意义 | 第8-9页 |
·现实意义 | 第8-9页 |
·理论意义 | 第9页 |
·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国内研究动向 | 第9-10页 |
·国外研究动向 | 第10-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第2章 普罗提诺与奥古斯丁恶的思想形成的背景 | 第12-18页 |
·普罗提诺与奥古斯丁恶的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 第12-14页 |
·普罗提诺恶的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 第12-13页 |
·奥古斯丁恶的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 第13-14页 |
·普罗提诺与奥古斯丁恶的思想形成的理论背景 | 第14-18页 |
·普罗提诺恶的思想形成的理论背景 | 第14-15页 |
·奥古斯丁恶的思想形成的理论背景 | 第15-18页 |
第3章 普罗提诺与奥古斯丁恶的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18-28页 |
·普罗提诺恶的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18-23页 |
·普罗提诺的思想 | 第18页 |
·恶的产生及本质 | 第18-22页 |
·恶的消除及方法 | 第22-23页 |
·奥古斯丁恶的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23-28页 |
·恶的产生及本质 | 第23-26页 |
·恶的消除 | 第26-28页 |
第4章 普罗提诺与奥古斯丁恶的思想的共同点和主要分歧 | 第28-35页 |
·普罗提诺与奥古斯丁恶的思想的共同点 | 第28-30页 |
·相同的理论根源 | 第28-29页 |
·相同的时代要求 | 第29-30页 |
·在恶的消除上都仰仗信仰与爱 | 第30页 |
·普罗提诺与奥古斯丁恶的思想的主要分歧 | 第30-35页 |
·时代背景和出发点的不同 | 第30-31页 |
·恶的本质不同 | 第31页 |
·对物质的态度不同 | 第31-32页 |
·最终归宿的善不同 | 第32-33页 |
·消除方法上采取自律与他律的不同 | 第33-35页 |
第5章 两种思想的意义及对弃恶扬善追求至善生活的启示 | 第35-44页 |
·普罗提诺恶的思想的意义 | 第35-37页 |
·奥古斯丁恶的思想的意义 | 第37-40页 |
·两人恶的思想给我们追求至善生活的共同启示 | 第40-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感谢 | 第49-5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