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临床医学论文--护理学论文--护理一般技术论文

强化教育对实习护生针刺伤发生状况的效果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6页
目录第6-9页
第一章 前言第9-13页
 一、研究背景第9-10页
 二、研究目的第10页
 三、研究假设第10页
 四、研究的重要性第10页
 五、操作性定义第10-13页
第二章 文献回顾与理论框架第13-35页
 一、文献回顾第13-33页
  (一) 针刺伤的概念及危害第13-16页
  (二) 护生针刺伤的流行病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第16-22页
  (三) 我国护生针刺伤职业防护教育研究进展第22-24页
  (四) 强化教育应用于针刺伤职业防护教育的研究进展第24-27页
  (五) 医学生和护生针刺伤职业防护教育时机的探讨第27-29页
  (六) 护生针刺伤防护教育的效果与评价第29-33页
 二、概念框架和理论基础第33-35页
第三章 研究方法第35-43页
 一、研究类型第35页
 二、研究对象第35页
  (一) 研究总体与样本第35页
  (二) 样本的选择与分组第35页
  (三) 样本量估算第35页
  (四) 抽样方法第35页
 三、干预内容和方法第35-36页
  (一) 干预组第35-36页
  (二) 对照组第36页
 四、研究指标及工具第36-38页
  (一) 一般资料第36页
  (二) 针刺伤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第36-37页
  (三) 针刺伤发生状况第37页
  (四) 干预过程评价第37-38页
 五、资料收集第38-39页
  (一) 各指标测量时间第38页
  (二) 资料收集步骤第38-39页
 六、质量控制第39-40页
  (一) 资料收集阶段第39-40页
  (二) 资料录入阶段第40页
 七、统计学处理与分析第40-41页
 八、伦理原则第41-43页
第四章 结果第43-53页
 一、研究对象一般资料第43页
 二、两组护生8个月实习期内针刺伤发生状况比较第43-46页
  (一) 两组护生8个月实习期内针刺伤发生率比较第43-44页
  (二) 两组护生8个月实习期内针刺伤发生频次比较第44页
  (三) 两组护生8个月实习期内针刺伤发生环节比较第44-45页
  (四) 两组护生8个月实习期内每实习月针刺伤发生次数及科室第45-46页
 三、两组护生实习结束后2周末针刺伤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比较第46-47页
  (一) 两组护生实习结束后2周末针刺伤相关知识比较第46页
  (二) 两组护生实习结束后2周末针刺伤相关态度比较第46-47页
  (三) 两组护生实习结束后2周末针刺伤相关行为比较第47页
 四、干预组护生8个月实习期内针刺伤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变化第47-50页
  (一) 干预组护生8个月实习期内针刺伤相关知识变化第47-48页
  (二) 干预组护生8个月实习期内针刺伤相关态度变化第48页
  (三) 干预组护生8个月实习期内针刺伤相关行为变化第48页
  (四) 干预组护生8个月实习期内针刺伤发生频次与针刺伤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变化关系第48-50页
 五、强化教育过程评价第50-53页
  (一) 实习前职业防护教育过程评价第50-51页
  (二) 实习期间强化教育过程评价第51-53页
第五章 讨论第53-69页
 一、研究对象一般资料第53-54页
 二、强化教育可有效预防实习护生针刺伤发生第54-58页
  (一) 护生8个月实习期间针刺伤发生率和发生频次仍较高第54页
  (二) 强化教育可降低护生8个月实习期间针刺伤发生率及频次第54-55页
  (三) 强化教育可减少各操作环节护生针刺伤发生次数第55-56页
  (四) 强化教育可减少护生每个实习月和部分科室针刺伤发生次数第56-58页
 三、强化教育可提高护生针刺伤相关知识和态度,但对行为的干预效果尚需进一步探讨第58-62页
  (一) 护生针刺伤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不理想第58-59页
  (二) 强化教育对护生针刺伤相关知识提高和保持效果明显第59-60页
  (三) 强化教育对护生部分针刺伤相关态度提高和保持有效第60-61页
  (四) 强化教育对护生针刺伤相关行为改善和保持效果有限第61-62页
 四、强化教育对干预组护生针刺伤相关知识、态度的保持有效,对行为效果不明显第62-65页
 五、护生对强化教育评价好第65-69页
  (一) 护生对干预内容评价好第65-66页
  (二) 护生对干预形式评价好第66页
  (三) 护生对干预时间满意第66-69页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第69-71页
 一、本研究结论第69页
 二、研究意义第69页
 三、研究局限性第69-70页
 四、对后续研究建议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9页
附录第79-93页
 附录1:知情同意书第79-80页
 附录2:针刺伤调查表第80-81页
 附录3:针刺伤日志第81-82页
 附录4:针刺伤相关知识、态度、行为(KAP)问卷第82-85页
 附录5:针刺伤防护教育过程评价问卷第85-86页
 附录6:“护生易扎伤环节和预防”访谈提纲第86-87页
 附录7:强化教育评价访谈提纲第87-88页
 附录8:两组护生针刺伤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得分比较第88-91页
 附录9:干预组护生不同时点针刺伤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两两比较第91-93页
致谢第93-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IS256在粪肠球菌氨基糖苷类双功能修饰酶耐药基因转移中的作用研究
下一篇:营养支持对有营养风险的老年预定诊断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基于2117例的502例前瞻性队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