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2-16页 |
1 研究对象 | 第12-13页 |
2 临床资料收集 | 第13-14页 |
3 试验仪器及设备 | 第14页 |
4 实验试剂 | 第14页 |
5 实验方法 | 第14-15页 |
6 统计分析 | 第15-16页 |
结果 | 第16-21页 |
1 一般情况比较 | 第16页 |
2 四组间血生化指标比较 | 第16-17页 |
3 四组间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比较 | 第17页 |
4 四组间甲状腺功能比较 | 第17-18页 |
5 组间血清超敏 C 反应蛋白比较 | 第18页 |
6 组间血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比较 | 第18页 |
7 血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与颈动脉粥样硬化、脂肪肝、高血压的关系 | 第18-19页 |
8 血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与血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 第19页 |
9 TSH 与血脂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 第19页 |
10 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 第19-20页 |
11 多元逐步回归结果 | 第20-21页 |
附图 | 第21-24页 |
附表 | 第24-29页 |
讨论 | 第29-32页 |
结论 | 第32-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7页 |
综述 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在甲减增加 2 型糖尿病冠心病发生风险中的介导作用 | 第37-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个人简历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