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小—大麦2H染色体重组材料创制及外源基因在小麦背景中表达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英文缩写词第13-14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4-36页
   ·小麦穗发芽第14-18页
     ·小麦穗发芽的危害第14-15页
     ·影响小麦穗发芽的因素第15-18页
   ·大麦α-淀粉酶抑制蛋白第18-20页
     ·大麦α-淀粉酶抑制蛋白结构特点和功能第18页
     ·大麦α-淀粉酶抑制蛋白的时空表达及影响因素第18-19页
     ·大麦α-淀粉酶抑制蛋白的作用机制第19-20页
     ·大麦α-淀粉酶抑制蛋白的应用前景第20页
   ·大麦有益基因向普通小麦的导入第20-25页
   ·小麦背景中大麦染色体的鉴定第25-35页
     ·基因组水平第25-28页
     ·表观遗传学水平第28-30页
     ·转录水平第30-32页
     ·蛋白质水平第32-35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35-36页
第2章 小-大麦 2H 染色体重组材料创制与鉴定第36-58页
   ·实验材料第36页
   ·实验方法第36-47页
     ·杂交组合配制第36页
     ·幼胚组织培养第36-37页
     ·基因组 DNA 提取、纯化与浓度测定(小量提取)第37-38页
     ·SSR 分子标记第38-42页
     ·基因组原位杂交第42-46页
     ·Isa 基因特异分子标记第46页
     ·花粉母细胞染色体构型第46-47页
   ·结果与分析第47-55页
     ·小-大麦重组材料创制第47页
     ·大麦 2H 染色体特异 SSR 分子标记第47-48页
     ·SSR 分子标记鉴定筛选筛选重组材料第48-51页
     ·基因组原位杂交第51-53页
     ·Isa 基因特异分子标记分析第53页
     ·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 I 中期染色体构型分析第53-54页
     ·易位系农艺性状第54-55页
   ·讨论第55-58页
     ·组织培养与易位系选育第55-56页
     ·SSR 分子标记和基因组原位杂交相结合鉴定筛选易位系第56-57页
     ·小-大麦易位系的利用价值第57-58页
第3章 小麦遗传背景中大麦 2H 染色体基因组结构分析第58-88页
   ·实验材料第58页
   ·实验方法第58-71页
     ·基因组 DNA 提取、纯化与浓度测定(大量提取)第58-59页
     ·AFLP 分析(荧光标记检测)第59-63页
     ·AFLP 分析(银染检测)第63-65页
     ·差异片段回收、克隆第65-70页
     ·差异片段序列分析及同源性比较第70页
     ·AFLP-STS 分子标记的设计与验证第70-71页
   ·结果与分析第71-78页
     ·AFLP 荧光检测第71-73页
     ·AFLP 银染检测第73-74页
     ·AFLP 扩增类型第74-76页
     ·AFLP-STS 分子标记的设计和验证第76-78页
   ·讨论第78-88页
     ·AFLP 荧光检测同 AFLP 银染检测比较第78-79页
     ·大麦 2H 染色体导入小麦背景中后的基因组结构变异第79-81页
     ·AFLP 分子标记转化 STS 分子标记第81-88页
第4章 小麦遗传背景中大麦 2H 染色体基因组甲基化分析第88-104页
   ·实验材料第88页
   ·实验方法第88-93页
     ·基因组 DNA 提取、纯化与浓度测定(大量提取)第88页
     ·MSAP 分析(荧光标记检测)第88-91页
     ·MSAP 分析(非荧光标记检测)第91-93页
     ·差异片段回收、克隆第93页
     ·差异片段序列分析及同源性比较第93页
   ·结果与分析第93-99页
     ·MSAP 荧光检测第93-95页
     ·MSAP 扩增类型第95-97页
     ·MSAP 差异片段回收、测序与同源性分析第97-99页
   ·讨论第99-104页
第5章 小麦遗传背景中大麦 2H 染色体基因组表达分析第104-128页
   ·实验材料第104页
   ·实验方法第104-108页
     ·实验材料处理第104页
     ·总 RNA 提取第104-105页
     ·cDNA 第一链合成第105-106页
     ·cDNA 第二条链的合成第106页
     ·cDNA 第二条链的纯化第106-107页
     ·cDNA-AFLP 荧光检测第107页
     ·差异片段序列分析及同源性比较第107-108页
   ·结果与分析第108-113页
     ·cDNA-AFLP 荧光检测第108-111页
     ·cDNA-AFLP 差异片段回收与测序第111-113页
   ·讨论第113-128页
第6章 小麦遗传背景中大麦 2H 染色体蛋白质组分析第128-144页
   ·实验材料第128页
   ·实验方法第128-136页
     ·品质测定第128页
     ·籽粒胚乳超微结构观察第128页
     ·2D-PAGE 分析第128-133页
     ·iTRAQ 分析第133-136页
   ·结果与讨论第136-144页
     ·品质测定第136页
     ·籽粒胚乳超微结构观察第136-137页
     ·籽粒种子总蛋白双向电泳分析第137-139页
     ·籽粒总蛋白 iTRAQ 分析第139-144页
第7章 结论第144-146页
参考文献第146-16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64-166页
致谢第166页

论文共1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精密播种机覆土与镇压过程对种子触土后位置控制的研究
下一篇:PRRSV流行毒株NSP2遗传变异分析及其活疫苗的安全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