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引言 | 第10-11页 |
2 我国《电力法》概览 | 第11-19页 |
·《电力法》的主要内容 | 第11页 |
·《电力法》的主要作用 | 第11-19页 |
·振兴电力产业 | 第11-14页 |
·调整各种关系 | 第14页 |
·促进政企分开 | 第14-15页 |
·加强电力监管 | 第15-16页 |
·维护用电权益 | 第16-17页 |
·实现电力环保 | 第17页 |
·保障电力扶贫 | 第17-18页 |
·进行技术革新 | 第18页 |
·完善电力体系 | 第18-19页 |
3 我国《电力法》修改的必要性分析 | 第19-27页 |
·我国《电力法》亟需理念革新 | 第19-23页 |
·立法定位不当 | 第19-20页 |
·可持续发展理念欠缺 | 第20-21页 |
·市场化理念欠缺 | 第21-23页 |
·我国《电力法》亟需制度变革 | 第23-27页 |
·宏观经济调控制度 | 第23页 |
·电力市场制度 | 第23-24页 |
·电力监管制度 | 第24-25页 |
·电力许可证制度 | 第25-26页 |
·电力规划制度 | 第26页 |
·电力环保制度 | 第26页 |
·法律责任制度 | 第26-27页 |
4 国外电力立法经验及其对我国修改《电力法》的启示 | 第27-34页 |
·国外电力立法经验 | 第27-31页 |
·英国 | 第27-28页 |
·美国 | 第28-29页 |
·澳大利亚 | 第29页 |
·法国 | 第29-30页 |
·西班牙 | 第30页 |
·日本 | 第30-31页 |
·国外电力立法经验对我国修改《电力法》的启示 | 第31-34页 |
·政府主导,立法先行 | 第31页 |
·有序改革,完善体系 | 第31-32页 |
·监管机构,独立权威 | 第32页 |
·立足国情,符合行规 | 第32-34页 |
5 对我国修改《电力法》的宏观设想 | 第34-41页 |
·《电力法》修改的目标 | 第34页 |
·《电力法》修改的定位 | 第34页 |
·《电力法》修改的基本原则 | 第34-37页 |
·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原则 | 第35页 |
·电力安全原则 | 第35页 |
·有效竞争原则 | 第35页 |
·统筹兼顾原则 | 第35-36页 |
·可持续发展原则 | 第36页 |
·与相关法律紧密衔接原则 | 第36-37页 |
·兼顾现实性与前瞻性原则 | 第37页 |
·《电力法》修改的基本制度体系 | 第37-41页 |
·宏观经济调控与电力行政执法制度 | 第37页 |
·电力市场制度 | 第37-38页 |
·电力监管制度 | 第38-39页 |
·电力许可证制度 | 第39页 |
·电力规划制度 | 第39页 |
·电力环保制度 | 第39-40页 |
·法律责任制度 | 第40-41页 |
6 对我国《电力法》修改的具体建议 | 第41-53页 |
·总则 | 第41-42页 |
·发电 | 第42-43页 |
·输电 | 第43-44页 |
·配电 | 第44页 |
·售电 | 第44-45页 |
·电价与电费 | 第45-46页 |
·农村电力建设和农业用电 | 第46页 |
·电力市场 | 第46-48页 |
·电力监管 | 第48页 |
·电力环保 | 第48-50页 |
·法律责任 | 第50-53页 |
7 结语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