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载型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降解车内甲醛的实验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1 绪论 | 第11-29页 |
·引言 | 第11页 |
·车内空气污染 | 第11-20页 |
·车内空气污染特点 | 第11-12页 |
·车内空气污染来源与危害 | 第12-15页 |
·车内空气污染研究概况 | 第15-17页 |
·车内空气污染控制技术 | 第17-20页 |
·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技术 | 第20-26页 |
·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机理 | 第20-21页 |
·光催化剂活性影响因素 | 第21-22页 |
·国内外光催化剂改性研究现状 | 第22-25页 |
·光催化剂固定化技术 | 第25-26页 |
·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6页 |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6-29页 |
2 车内空气污染状况调查分析 | 第29-37页 |
·引言 | 第29页 |
·车内空气污染检测分析 | 第29-33页 |
·检测方案设计 | 第29-31页 |
·数据处理与评价标准 | 第3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1-33页 |
·问卷调查分析 | 第33-36页 |
·调研方案设计 | 第33-3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4-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3 负载型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 | 第37-59页 |
·引言 | 第37页 |
·实验部分 | 第37-43页 |
·实验设计 | 第37-40页 |
·实验设备与仪器 | 第40-42页 |
·实验准备 | 第42-43页 |
·负载型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 | 第43-45页 |
·制备原理 | 第43-45页 |
·制备方法 | 第45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5-50页 |
·玻璃纤维布预处理方式的影响 | 第45-46页 |
·TiO_2与 SiO_2复合配比的影响 | 第46-47页 |
·V 掺杂量对光催化效果的影响 | 第47-48页 |
·热处理温度对光催化效果的影响 | 第48-49页 |
·负载次数对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49-50页 |
·复合光催化剂的表征分析 | 第50-55页 |
·XRD 表征分析 | 第50-53页 |
·BET 表征分析 | 第53-55页 |
·产品性能测试 | 第55-56页 |
·牢固性测试 | 第55页 |
·耐用性测试 | 第55-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9页 |
4 模拟车内甲醛降解实验及应用效果分析 | 第59-71页 |
·引言 | 第59页 |
·实验部分 | 第59-61页 |
·实验设计 | 第59-60页 |
·实验设备与仪器 | 第60-61页 |
·甲醛降解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1-66页 |
·初始浓度对光催化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61-62页 |
·温度对光催化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62-63页 |
·湿度对光催化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63-64页 |
·光源对光催化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64-66页 |
·车内应用效果分析 | 第66-69页 |
·净化治理方案 | 第66-67页 |
·产品效果分析 | 第67-69页 |
·前景展望 | 第69-70页 |
·应用前景展望 | 第69页 |
·市场前景展望 | 第69-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71-73页 |
·结论 | 第71-72页 |
·不足与建议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附录 | 第79-80页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79-80页 |
B. 问卷调查表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