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金融排斥概述 | 第9-13页 |
·金融排斥涵义 | 第9-10页 |
·金融排斥的简述 | 第9页 |
·金融排斥的定义与分类 | 第9-10页 |
·金融排斥对象——弱势群体 | 第10页 |
·弱势群体 | 第10页 |
·金融可支持的弱势群体 | 第10页 |
·金融排斥的负面影响效应 | 第10-13页 |
·宏观方面的负面影响效应 | 第11-12页 |
·微观方面的负面影响效应 | 第12-13页 |
第二章 我国政府治理金融排斥 | 第13-25页 |
·政府治理金融排斥的动因及必要性 | 第13-14页 |
·弱势群体金融市场的内在结构的“双重不平衡” | 第13页 |
·弱势群体金融市场的金融供给和需求的“双重不足” | 第13-14页 |
·弱势群体金融市场的市场发育和法律制度规范的“双重缺失” | 第14页 |
·我国金融排斥的现状及产生的原因 | 第14-16页 |
·我国农村金融排斥现状及产生的原因 | 第14-16页 |
·我国城市金融排斥现状及产生的原因 | 第16页 |
·我国金融排斥治理的法律制度的现状 | 第16-25页 |
·小额信贷 | 第17-20页 |
·合作组织——以农村信用社为例 | 第20-22页 |
·政策性补贴——以农业保险补贴为例 | 第22-25页 |
第三章 金融排斥治理的国际概况——从法律制度的角度 | 第25-30页 |
·发达国家的金融排斥概况考察 | 第25-28页 |
·美国治理金融排斥的概况 | 第25-26页 |
·英国治理金融排斥的概况 | 第26-28页 |
·日本治理金融排斥的典型状况 | 第28页 |
·部分发展中国家也逐次加入普惠金融的道路 | 第28-30页 |
·孟加拉国治理金融排斥的成功经验 | 第28-29页 |
·其他若干发展中国家的成功经验 | 第29-30页 |
第四章 国外成功经验对我国的启示和借鉴 | 第30-40页 |
·启示:明确政府在治理金融排斥的角色定位——主导但不包揽 | 第30-33页 |
·政府应该是积极的组织者 | 第30-31页 |
·政府应是着力培育治理金融排斥的需求主体 | 第31页 |
·政府应是适度激励治理金融排斥的供给主体 | 第31-32页 |
·与金融机构的积极合作者 | 第32-33页 |
·对我国政府治理金融排斥的法律制度建设的借鉴 | 第33-40页 |
·治理金融排斥的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 | 第33-35页 |
·实现弱势群体金融权益的法律制度保障 | 第35页 |
·重视“农村特色”,完善农村金融的法律制度 | 第35-37页 |
·完善弱势群体的金融担保的法律制度 | 第37页 |
·要加强对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社会辅助体系的优化 | 第37-38页 |
·金融机构自身应该加强金融产品的创新 | 第38页 |
·改善社会排斥 | 第38-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