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绪论 | 第9-11页 |
第一章 《浣溪沙》的来源 | 第11-22页 |
第一节 驳杨慎“浣溪沙取少陵诗意”说 | 第11-13页 |
第二节 曲名之辨及本事探索 | 第13-22页 |
一 曲名中“沙”、“纱”之辨 | 第14-16页 |
二 《浣溪沙》题材倾向与西施的关联 | 第16-19页 |
三 《浣溪沙》与《浣纱女》 | 第19-22页 |
第二章 唐五代《浣溪沙》 | 第22-38页 |
第一节 唐五代《浣溪沙》的音乐形态及风格 | 第22-28页 |
一 《浣溪沙》的器乐演奏 | 第22-24页 |
二 《浣溪沙》的歌唱 | 第24-25页 |
三 舞蹈《浣溪沙》 | 第25-28页 |
第二节 唐五代《浣溪沙》曲辞主题及风格 | 第28-38页 |
一 敦煌写本存《浣溪沙》辞的丰富主题与风格 | 第29-35页 |
二 晚唐五代文人曲辞《浣溪沙》的主题及风格 | 第35-38页 |
第三章 宋代《浣溪沙》 | 第38-56页 |
第一节 宋代《浣溪沙》的音乐形态 | 第38-46页 |
一 《浣溪沙》的歌舞表演 | 第38-42页 |
二 以《浣溪沙》调歌《渔父》词 | 第42-44页 |
三 《浣溪沙》词调的流变 | 第44-46页 |
第二节 宋代《浣溪沙》曲辞主题拓展 | 第46-53页 |
一 女性题材的继承与发展 | 第47-48页 |
二 隐逸主题的继承与发展 | 第48-50页 |
三 词境的开拓——咏物、写景、闲适、抒怀、酬赠等 | 第50-53页 |
第三节 宋代《浣溪沙》风格特征及成因 | 第53-56页 |
第四章 金元明清时期的《浣溪沙》 | 第56-65页 |
第一节 金元明清时期的《浣溪沙》词 | 第56-60页 |
一 全真教《浣溪沙》词 | 第56-58页 |
二 明代《浣溪沙》词 | 第58-60页 |
三 清代《浣溪沙》词 | 第60页 |
第二节 金元明清时期的南曲《浣溪沙》 | 第60-65页 |
结语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附录 | 第69-74页 |
一 参考书目 | 第69-72页 |
二 参考论文 | 第72-74页 |
后记 | 第74-7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