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3页 |
| 绪论 | 第13-17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论文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 ·论文研究方法 | 第16页 |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6-17页 |
| 1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7-22页 |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 ·贫困的内涵 | 第17页 |
| ·社会救助 | 第17-18页 |
|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 第18页 |
| ·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 ·生存公平论 | 第18-19页 |
| ·罗尔斯正义论 | 第19-20页 |
| ·福利依赖和漏桶原理 | 第20页 |
| ·弱势群体理论 | 第20-22页 |
| 2 辽宁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给付水平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22-30页 |
|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历史沿革 | 第22-23页 |
|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给付水平现状 | 第23-27页 |
|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 | 第23-25页 |
|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 | 第25-27页 |
|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给付水平存在的问题 | 第27-30页 |
| ·低保未实现“应保尽保” | 第27页 |
| ·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偏低 | 第27-28页 |
| ·救助对象难以准确界定 | 第28-29页 |
|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管理不完善 | 第29-30页 |
| 3 辽宁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给付水平的影响因素及标准测算 | 第30-37页 |
|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保给付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0-31页 |
| ·国内生产总值 | 第30页 |
| ·财政收入 | 第30页 |
| ·财政支出 | 第30-31页 |
| ·人均可支配收入 | 第31页 |
| ·农村低保的测算方法 | 第31-32页 |
| ·辽宁省农村理论贫困线的测算 | 第32-35页 |
| ·食物贫困线的测算 | 第32-34页 |
| ·低贫困线的测算 | 第34-35页 |
| ·理论贫困线与实际给付的比较 | 第35-37页 |
| 4 提高辽宁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给付水平的可行性 | 第37-52页 |
| ·辽宁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需求总额测算 | 第37-44页 |
| ·农村低保人数预测 | 第37-38页 |
| ·农村低保理论给付及实际给付情况预测 | 第38-41页 |
| ·资金需求总额的计算 | 第41-44页 |
| ·辽宁省最低生活保障支出情况预测 | 第44-46页 |
| ·提高最低生活保障财政负担能力分析 | 第46-51页 |
| ·小结 | 第51-52页 |
| 5 结论和政策建议 | 第52-56页 |
| ·基本结论 | 第52页 |
| ·政策和建议 | 第52-56页 |
| ·科学制定农村低保标准 | 第52-53页 |
| ·加大最低生活保障的财政投入力度 | 第53页 |
| ·加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的管理和运营 | 第53-54页 |
| ·加强与其他反贫困制度的优化配合 | 第54页 |
|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 第54-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