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4页 |
·S 市地方税收纳税服务体系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S 市地方税收纳税服务体系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SY 市地方税收纳税服务体系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比较分析方法 | 第12页 |
·系统分析方法 | 第12页 |
·文献分析方法 | 第12-13页 |
·创新点与不足 | 第13-14页 |
1 纳税服务的理论基础 | 第14-17页 |
·税收遵从理论 | 第14-15页 |
·契约理论 | 第15-16页 |
·征纳关系理论 | 第16-17页 |
2 S 市地税系统纳税服务体系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 第17-23页 |
·S 市地税系统纳税服务体系现状 | 第17-19页 |
·纳税服务制度初步建立 | 第17-18页 |
·纳税服务平台基本搭建 | 第18-19页 |
·S 市地税系统纳税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 第19-23页 |
·对纳税服务中“服务”的定位存在偏差 | 第19-20页 |
·办税程序繁琐增加了纳税人负担 | 第20-21页 |
·纳税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低 | 第21页 |
·信息化服务水平低 | 第21-22页 |
·纳税服务工作监管缺位 | 第22-23页 |
3 S 市地税系统纳税服务体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3-27页 |
·纳税服务理念尚未完全建立 | 第23页 |
·目前的体制和机制不能适应纳税服务工作的需要 | 第23-24页 |
·全职能式税务机关未能“简政放权” | 第24-25页 |
·信息化工作有待完善 | 第25-26页 |
·信息化观念不够强 | 第25页 |
·信息化建设投入少 | 第25页 |
·软硬件应用性差 | 第25页 |
·人员素质不适应 | 第25-26页 |
·监督考核体系不健全 | 第26-27页 |
4 纳税服务的国际经验借鉴 | 第27-32页 |
·纳税服务意识权责分明 | 第27-28页 |
·纳税服务机构专业提供 | 第28-29页 |
·纳税服务体系社会参与 | 第29页 |
·纳税服务手段技术突出 | 第29-30页 |
·纳税服务质量监督考评 | 第30-32页 |
5 优化与提升 S 市地税系统纳税服务体系对策构建 | 第32-44页 |
·纳税服务的原则 | 第32-34页 |
·法治原则 | 第32页 |
·效率原则 | 第32-33页 |
·公正公开原则 | 第33页 |
·无偿服务原则 | 第33页 |
·便利原则 | 第33-34页 |
·树立一切以纳税人为中心的纳税服务理念 | 第34-35页 |
·实现纳税服务理念的五个转变 | 第34页 |
·提高税务人员的素质 | 第34-35页 |
·推行专业化管理机构 | 第35-36页 |
·规范内部业务流程,简化办税审批程序 | 第35-36页 |
·规范内部数据管理,减轻纳税人负担 | 第36页 |
·规范窗口设置,实行全能服务 | 第36页 |
·引入社会力量提高纳税服务效率 | 第36-38页 |
·发挥涉税中介作用 | 第37页 |
·加强社会组织协作 | 第37-38页 |
·开展纳税服务志愿者活动 | 第38页 |
·推进与咨询、科研机构合作 | 第38页 |
·强化信息化手段的应用 | 第38-39页 |
·建立规范的信息化服务标准体系 | 第38-39页 |
·建立信息服务系统 | 第39页 |
·建立程序服务系统 | 第39页 |
·提高信息技术人员的素质 | 第39页 |
·建立纳税服务的监督考评机制 | 第39-44页 |
·推行责任考评 | 第40页 |
·推行量化考评 | 第40-41页 |
·推行监督考评 | 第41-42页 |
·推行创新考评 | 第42-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