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3页 |
1 大型底栖动物概述 | 第10页 |
2 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学研究概述 | 第10-12页 |
3 长江河口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学研究近况 | 第12页 |
4 本文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第二章 长江口潮下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生态学特征 | 第13-24页 |
1 前言 | 第1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3-16页 |
·采样设计 | 第13-14页 |
·样本处理 | 第14-15页 |
·水质测定 | 第15页 |
·数据分析 | 第15-16页 |
3 结果 | 第16-22页 |
·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 | 第16-17页 |
·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优势种 | 第17页 |
·大型底栖动物丰度分布 | 第17-19页 |
·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分布 | 第19页 |
·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 | 第19-20页 |
·群落聚类分析 | 第20-22页 |
4 讨论 | 第22-24页 |
·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与优势种 | 第22-23页 |
·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空间分布 | 第23页 |
·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 | 第23页 |
·群落聚类 | 第23-24页 |
第三章 长江口碎波带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生态学特征 | 第24-40页 |
1 前言 | 第2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4-26页 |
·采样设计 | 第24-25页 |
·样本处理 | 第25页 |
·水质测定 | 第25页 |
·数据分析 | 第25-26页 |
3 结果 | 第26-37页 |
·环境因子 | 第26-28页 |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种类组成 | 第28-29页 |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优势种 | 第29-30页 |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密度分布 | 第30-33页 |
·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分布 | 第33-34页 |
·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 | 第34-35页 |
·群落聚类分析 | 第35-37页 |
4 讨论 | 第37-40页 |
·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优势种 | 第37-38页 |
·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 | 第38页 |
·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 | 第38-39页 |
·大型底栖动物群落聚类与环境相关性 | 第39-40页 |
第四章 长江河口北支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生态学特征 | 第40-55页 |
1 前言 | 第4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40-42页 |
·采样设计 | 第40-41页 |
·样本处理 | 第41页 |
·水质测定 | 第41-42页 |
·数据分析 | 第42页 |
3 结果 | 第42-53页 |
·环境因子 | 第42-44页 |
·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 | 第44-45页 |
·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 | 第45-46页 |
·大型底栖动物密度分布 | 第46-47页 |
·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分布 | 第47-49页 |
·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 | 第49-50页 |
·群落环境关系分析 | 第50-53页 |
4 讨论 | 第53-55页 |
第五章 小结 | 第55-57页 |
1 种类组成 | 第55页 |
2 优势种 | 第55页 |
3 丰度 | 第55-56页 |
4 生物量 | 第56页 |
5 生物多样性 | 第56页 |
6 群落聚类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附录 | 第62-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