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接触池气液两相流场的CFD模拟及优化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插图索引 | 第11-14页 |
附表索引 | 第14-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24页 |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5-17页 |
·课题背景 | 第15-16页 |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水质化学稳定性的评价指标 | 第17-18页 |
·Langelier 饱和指数 | 第17页 |
·Ryznar 稳定指数 | 第17页 |
·碳酸钙沉淀势CCPP | 第17-18页 |
·拉森比率LR | 第18页 |
·Riddick 腐蚀指数RCI | 第18页 |
·水质化学稳定性控制方法 | 第18-21页 |
·调节pH 和碱度 | 第19页 |
·投加缓蚀剂 | 第19-20页 |
·曝气去除C0_2 | 第20页 |
·再矿化工艺 | 第20-21页 |
·CFD 在给水排水领域中的应用 | 第21-22页 |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第2章 基于CFD 的二氧化碳接触池池型优化 | 第24-41页 |
·CFD 及其求解过程 | 第24-31页 |
·CFD 概述 | 第24-25页 |
·数学模型 | 第25-29页 |
·网格类型 | 第29-30页 |
·边界条件 | 第30-31页 |
·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31-40页 |
·不同长宽高比例的模拟 | 第31-33页 |
·不同反应室个数的模拟 | 第33-36页 |
·反应室容积不同比例的模拟 | 第36-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3章 二氧化碳接触池示踪实验 | 第41-53页 |
·反应器模型 | 第41-42页 |
·停留时间分布函数 | 第42页 |
·停留时间分布测定方法 | 第42-46页 |
·阶跃法 | 第43-44页 |
·脉冲法 | 第44-46页 |
·示踪实验方法 | 第46-51页 |
·示踪实验模型 | 第46-47页 |
·示踪剂选择 | 第47-48页 |
·取样频率和质量控制 | 第48页 |
·电导率测定原理 | 第48-50页 |
·示踪实验结果分析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4章 二氧化碳接触池气液两相流场模拟 | 第53-63页 |
·研究目的及方案 | 第53-54页 |
·研究目的 | 第53页 |
·研究方案 | 第53-54页 |
·求解过程 | 第54-62页 |
·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54页 |
·多相流计算模型 | 第54-55页 |
·边界条件的设定 | 第55页 |
·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55-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5章 二氧化碳接触池曝气方式研究 | 第63-78页 |
·理论概述 | 第63-66页 |
·水-碳酸盐系统的平衡 | 第63页 |
·双膜理论 | 第63-64页 |
·亨利定律 | 第64-65页 |
·总传质速率方程 | 第65-66页 |
·试验装置及检测项目 | 第66-68页 |
·试验装置 | 第66-67页 |
·检测项目 | 第67-68页 |
·曝气方式优化研究 | 第68-77页 |
·不同曝气头曝气下二氧化碳的溶解研究 | 第69-71页 |
·不同曝气室曝气下二氧化碳的溶解研究 | 第71-73页 |
·曝气室不同曝气比下二氧化碳的溶解研究 | 第73-74页 |
·曝气室1 不同曝气量下二氧化碳溶解的研究 | 第74-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78-80页 |
结论 | 第78-79页 |
建议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