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19页 |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 第10-14页 |
·土壤肥力概述 | 第10页 |
·农业生产对土壤的培肥 | 第10-12页 |
·城市土壤肥力 | 第12-13页 |
·城市土壤的养分障碍因子 | 第13-14页 |
·不同肥力土壤中磷的含量和形态 | 第14-16页 |
·全磷 | 第14页 |
·磷有效性 | 第14-15页 |
·无机磷形态 | 第15-16页 |
·有机磷形态 | 第16页 |
·磷酸盐对土壤铅的稳定 | 第16-18页 |
·土壤铅污染及修复概述 | 第16-17页 |
·难溶性磷酸盐对土壤铅的稳定 | 第17页 |
·水溶性磷酸盐对土壤铅的稳定 | 第17-18页 |
·本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不同磷有效性石灰性土壤磷形态研究 | 第19-28页 |
·引言 | 第19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19-20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19-20页 |
·样品采集与处理 | 第20页 |
·样品测定项目及测定方法 | 第20页 |
·数据处理 | 第2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0-24页 |
·土壤 pH 值、电导率和 Olsen-P 含量 | 第20-21页 |
·土壤无机磷形态 | 第21-23页 |
·土壤有效磷及各种无机磷形态之间的相关性 | 第23-24页 |
·讨论 | 第24-26页 |
·城市土壤磷有效性 | 第24-25页 |
·城市土壤无机磷形态 | 第25-26页 |
·城市土壤磷素管理及其与环境质量的关系 | 第26页 |
·本章结论 | 第26-28页 |
第三章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城市土壤磷有效性及磷与重金属的关系 | 第28-37页 |
·引言 | 第2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8-29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28页 |
·样品采样与处理 | 第28-29页 |
·样品测定 | 第29页 |
·数据处理 | 第29页 |
·结果 | 第29-33页 |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有效磷含量 | 第29-30页 |
·有效磷在土壤剖面上的分布 | 第30-31页 |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有效态重金属含量 | 第31-32页 |
·土壤有效态重金属及有效磷之间的关系 | 第32-33页 |
·讨论 | 第33-36页 |
·土地利用方式及土壤剖面对城市土壤有效磷的影响 | 第33-34页 |
·土地利用方式对有效态重金属的影响 | 第34-35页 |
·含磷物质对重金属有效性的稳定效果 | 第35-36页 |
·本章结论 | 第36-37页 |
第四章 水溶性磷酸盐对不同肥力石灰性土壤中铅的稳定 | 第37-48页 |
·引言 | 第37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37-39页 |
·供试土壤 | 第37-38页 |
·土壤处理和培养 | 第38页 |
·样品测定 | 第38-39页 |
·数据处理 | 第39页 |
·结果 | 第39-42页 |
·土壤 pH 和 EC | 第39-40页 |
·土壤磷有效性 | 第40-41页 |
·土壤铅有效性 | 第41页 |
·土壤钙有效性 | 第41-42页 |
·讨论 | 第42-46页 |
·贫瘠和肥沃土壤的性质差异 | 第42-43页 |
·水溶性铅在在肥沃和贫瘠土壤中的变化过程 | 第43-45页 |
·不同肥力土壤中水溶性磷的老化 | 第45-46页 |
·土壤钙与铅的相互影响 | 第46页 |
·本章结论 | 第46-48页 |
第五章 水溶性磷对土壤铅的稳定及对土壤无机磷形态的影响 | 第48-60页 |
·引言 | 第4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8-49页 |
·供试土壤 | 第48页 |
·土壤培养与试验处理 | 第48-49页 |
·样品测定 | 第49页 |
·数据处理 | 第49页 |
·结果 | 第49-54页 |
·土壤 pH 值和电导率 | 第49-50页 |
·土壤有效磷 | 第50-51页 |
·土壤有效铅 | 第51-52页 |
·土壤无机磷形态 | 第52-54页 |
·讨论 | 第54-58页 |
·土壤有效磷与无机磷的关系 | 第54-55页 |
·土壤有效铅与无机磷的关系 | 第55-57页 |
·磷铅摩尔比和培养时间对磷酸盐稳定土壤铅有效性的影响 | 第57-58页 |
·本章结论 | 第58-60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第60-63页 |
·主要结论 | 第60-62页 |
·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作者简介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