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一、隐蔽作证制度概述 | 第12-21页 |
(一) 隐蔽作证语词的界定 | 第12-13页 |
(二) 隐蔽作证的特点 | 第13-18页 |
(三) 隐蔽作证制度的有关国际公约、立法例及实践 | 第18-21页 |
二、我国建立隐蔽作证制度的必要性 | 第21-31页 |
(一) 隐蔽作证是推进我国庭审制度改革的迫切要求 | 第21-24页 |
(二) 隐蔽作证是打击特定种类犯罪的需要 | 第24-26页 |
(三) 建立隐蔽作证制度是提高我国证人出庭率的选择 | 第26-31页 |
三、在我国建立隐蔽作证制度的可行性 | 第31-36页 |
(一) 隐蔽作证制度有法律依据和理论基础做支撑 | 第31-33页 |
(二) 隐蔽作证制度的建立能够平衡被告人权利和证人保护的关系 | 第33-34页 |
(三) 隐蔽作证制度符合中国人的为人处事习惯和心理 | 第34页 |
(四) 隐蔽作证制度投资成本适中,经济高效 | 第34-36页 |
四、隐蔽作证制度在我国的构建 | 第36-42页 |
(一) 隐蔽作证的适用对象和适用条件 | 第36-38页 |
(二) 绝蔽作证的程序启动 | 第38-39页 |
(三) 不同诉讼阶段的隐蔽作证方式 | 第39-42页 |
五、隐蔽作证制度的其他跟进措施 | 第42-45页 |
(一) 构建司法人员的保密责任制 | 第43页 |
(二) 改革证人的庭前调查程序 | 第43-44页 |
(三) 完善证人身份暴露后的补救机制 | 第44-45页 |
六、隐蔽作证制度可能存在的争议及解决办法 | 第45-46页 |
结语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