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小说的“女性乌托邦”建构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2页 |
·乌托邦与女性乌托邦 | 第9-10页 |
·女性乌托邦小说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页 |
·本论文选题的研究特色和创新之处 | 第11-12页 |
1 新时期“女性乌托邦”产生的文化语境 | 第12-17页 |
·历史语境下的新时期小说 | 第13-14页 |
·女权主义的影响 | 第14-15页 |
·台湾同志文学的影响 | 第15-17页 |
2 新时期“女性乌托邦”的自我肯定 | 第17-29页 |
·对女性自我的认定与追求 | 第18-21页 |
·女性性意识的玫瑰般绽放 | 第18-19页 |
·母性生命意识的赞美 | 第19-20页 |
·同性题材的审美观照 | 第20-21页 |
·对男权文化的漠视与回避 | 第21-24页 |
·男性形象的不在场 | 第21-23页 |
·男权性禁忌的突破 | 第23-24页 |
·对“女性乌托邦”社会的建构 | 第24-29页 |
·神奇的北极村 | 第25-26页 |
·香雪的火车 | 第26-27页 |
·“兄弟们”的情谊 | 第27-28页 |
·姐妹的私人生活 | 第28-29页 |
3 “女性乌托邦”文学的悲剧蕴含 | 第29-38页 |
·个体悲剧——历史的创伤与内心纠结 | 第29-31页 |
·整体悲剧——女性身份的焦虑 | 第31-34页 |
·社会悲剧——社会转型中的精神困惑 | 第34-36页 |
·被窥视的悲剧:私密空间的描摹与渲染 | 第36-38页 |
4 “女性乌托邦”文学的审美价值 | 第38-42页 |
·女性乌托邦的存在价值 | 第38-39页 |
·自我价值的找寻与迷失 | 第39-40页 |
·两性和谐,未来的发展方向 | 第40-42页 |
结束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4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