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国民经济管理论文--能源管理论文

基于模糊层次评价法的省域节能减排评价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16页
   ·选题背景第10-11页
   ·研究意义及目标第11-12页
     ·研究意义第11页
     ·研究目标第11-12页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2-16页
     ·研究内容第12页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12-14页
     ·预期创新点第14-16页
第2章 国内外节能减排评价研究综述第16-28页
   ·节能减排及其绩效的研究第16-17页
     ·节能减排概念第16页
     ·节能减排绩效第16-17页
   ·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第17-22页
     ·国外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第17-18页
     ·国内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第18-21页
     ·指标体系研究成果的启示与问题第21-22页
   ·节能减排评价方法的研究第22-28页
     ·主观赋权评价法第22-25页
     ·客观赋权评价法第25-28页
第3章 节能减排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分析第28-38页
   ·节能减排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效用第28-29页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第28页
     ·加强环境保护第28页
     ·应对气候变化第28-29页
   ·能源利用效率的指数分解第29-31页
     ·能源库兹涅茨曲线第29-30页
     ·能源强度指数分解第30-31页
   ·影响能源效率主要因素的作用机制第31-38页
     ·能源效率影响因素逻辑关系第31-32页
     ·技术进步的作用机制第32-33页
     ·产业结构的作用机制第33-34页
     ·能源结构的作用机制第34-35页
     ·能源价格的作用机制第35-36页
     ·市场化水平的作用机制第36-38页
第4章 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第38-54页
   ·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划分第38-41页
     ·指标体系层次划分的依据第38-39页
     ·指标体系层次划分的类型第39-40页
     ·不同层次指标体系的特征第40-41页
   ·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及步骤第41-47页
     ·指标体系设计原则第41-42页
     ·指标体系设计要求第42-44页
     ·指标体系设计步骤第44-46页
     ·评价指标序列集第46-47页
   ·省域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47-54页
     ·省域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第47-48页
     ·省域节能减排评价指标内涵第48-54页
第5章 节能减排模糊层次评价模型第54-66页
   ·层次分析法(AHP)简介第54-59页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第54-55页
     ·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第55-56页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第56-58页
     ·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第58-59页
   ·模糊评价矩阵构建简介第59-63页
     ·建立评价因素集第59页
     ·确定等级评语集第59-60页
     ·建立隶属度函数第60-62页
     ·建立模糊评价矩阵第62-63页
   ·AHP-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第63-66页
     ·AHP-模糊综合评价的技术路线第63页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第63-66页
第6章 省域节能减排评价的实证分析第66-90页
   ·运用 AHP 法确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权重第66-75页
     ·指标单排序和一致性检验第66-74页
     ·指标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第74-75页
   ·评价指标模糊矩阵的建立第75-88页
     ·确定等级评语集第75-77页
     ·确定指标隶属度第77-87页
     ·确定评价模糊矩阵第87-88页
   ·模糊层次综合评价结果第88-90页
7 结论与展望第90-92页
   ·主要结论第90页
   ·主要创新点第90页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90-92页
参考文献第92-9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第95-96页
致谢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促进我国环保投资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下一篇:山东省建筑节能领域的合同能源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