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高校主体间性德育探析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第1章 绪论第8-19页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8-11页
     ·课题的提出第8-10页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文献综述第11-17页
     ·国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和分析第11-14页
     ·国内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和分析第14-17页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第17-19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17页
     ·主要研究方法第17-19页
第2章 主体性与主体间性哲学思想概述第19-26页
   ·主体性哲学思想及其评价第19-22页
     ·主体性哲学思想内容第19-20页
     ·对主体性哲学思想的评价第20-22页
   ·主体间性哲学思想及对主体性的超越第22-25页
     ·主体间性哲学思想的内容第22-23页
     ·主体间性对主体性的超越第23-25页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3章 高校主体间性德育理论的内容第26-36页
   ·主体间性与道德教育的内在联系第26-27页
     ·道德是主体间的共识第26-27页
     ·道德教育是一种主体间性活动第27页
   ·主体间性德育理论简述第27-31页
     ·主体间性德育的内涵第28-29页
     ·主体间性德育的运行原则第29-31页
   ·高校主体间性德育对当前德育的突破第31-35页
     ·从以“道德知识”为本转向以“人”为本第31-32页
     ·从道德灌输转向道德交往第32-33页
     ·从单一主体性转向主体间性第33-35页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4章 高校主体间性德育的实施第36-47页
   ·高校主体间性德育的实施理念第36-40页
     ·理解:主体间性德育的方法论基础第36-37页
     ·对话:主体间性德育得以进行的平台第37-38页
     ·交往:主体间性德育过程的实质第38-40页
   ·高校主体间性德育的实施途径第40-43页
     ·构建师生间的道德交往情境第40-41页
     ·开展以交往活动为基础的德育活动第41-42页
     ·实现师生道德共同成长第42-43页
   ·高校主体间性德育实施中应避免出现的问题第43-46页
     ·避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两者绝对平等第43-44页
     ·避免重言语交往而轻非言语交往的德育交往第44-46页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结论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3页
致谢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鲁迅与卡夫小说社会批判主题与反讽艺术的比较
下一篇:军事犯罪概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