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日希勒露天煤矿软岩边坡稳定性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1 绪论 | 第11-15页 |
| ·论文提出的科学依据及意义 | 第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11-12页 |
| ·国内研究历史及现状 | 第11-12页 |
| ·国外研究历史及现状 | 第12页 |
| ·本文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12-14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论文的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 2 矿区概况及工程地质条件 | 第15-21页 |
| ·位置与交通 | 第15页 |
| ·地形地貌及气候条件 | 第15页 |
| ·煤岩赋存条件 | 第15-16页 |
| ·地层 | 第15-16页 |
| ·煤层 | 第16页 |
| ·边坡岩体工程地质特征 | 第16-19页 |
| ·地层工程地质特征 | 第16-17页 |
| ·煤层顶底板工程地质特征 | 第17-19页 |
| ·矿区水文地质特征 | 第19-20页 |
| ·第四系孔隙潜水含水层 | 第19-20页 |
| ·裂隙——孔隙承压含水层 | 第20页 |
| ·小结 | 第20-21页 |
| 3 软岩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及破坏模式 | 第21-39页 |
| ·影响软岩边坡稳定性的因素 | 第21-22页 |
| ·软岩边坡岩体的工程地质特征 | 第22-32页 |
| ·软岩的定义及分类 | 第22-25页 |
| ·软岩的物理力学特征 | 第25-27页 |
| ·软岩的工程力学特征 | 第27-30页 |
| ·软岩的本构模型 | 第30-32页 |
| ·软岩边坡变形破坏模式 | 第32-37页 |
| ·软岩边坡变形破坏规律 | 第32-33页 |
| ·软岩边坡变形的力学机制 | 第33-35页 |
| ·软岩边坡变形破坏机制及演化过程 | 第35-37页 |
| ·宝日希勒南帮软岩边坡影响因素及变形特点 | 第37-38页 |
| ·小结 | 第38-39页 |
| 4 宝矿南帮软岩边坡刚体极限平衡分析 | 第39-44页 |
| ·刚体极限平衡法基本原则 | 第39-40页 |
| ·安全储备系数及物理力学指标的确定 | 第40页 |
| ·南27 剖面稳定性分析 | 第40-43页 |
| ·小结 | 第43-44页 |
| 5 宝矿南帮软岩边坡FLAC3D 模拟 | 第44-58页 |
| ·FLAC3D 简介 | 第44页 |
| ·FLAC3D 理论基础 | 第44-46页 |
| ·FLAC3D 弹性及塑性模型简介 | 第44-45页 |
| ·强度折减法的计算原理 | 第45-46页 |
| ·强度折减法中边坡失稳的判据 | 第46页 |
| ·数值模型的创建及模拟计算 | 第46-48页 |
| ·本构模型的选取 | 第46页 |
| ·数值模型的建立 | 第46-48页 |
| ·计算参数的确定 | 第48页 |
|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48-57页 |
| ·应力分析 | 第49-52页 |
| ·位移分析 | 第52-53页 |
| ·应力监测分析 | 第53-57页 |
| ·小结 | 第57-58页 |
| 6 软岩边坡稳定性分析成果与控制措施 | 第58-66页 |
| ·刚体极限分析与数值模拟结果比较 | 第58-59页 |
| ·边坡稳定性控制方法 | 第59-60页 |
| ·预应力锚索加固措施分析 | 第60-65页 |
| ·预应力锚索加固方案的确定 | 第60页 |
| ·预应力锚索加固原理及设计方法 | 第60-64页 |
| ·边坡预应力锚索加固刚体极限平衡分析 | 第64-65页 |
| ·小结 | 第65-66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66-67页 |
| ·结论 | 第66页 |
| ·展望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 作者简历 | 第69-71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