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提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2页 |
第一章 夙昔承家学,忠孝天所纪——瓜泾徐氏之家风家学 | 第12-22页 |
第一节 秉持节义,道德传家 | 第13-15页 |
第二节 通经致用,学术传家 | 第15-19页 |
第三节 讲究风雅,文学传家 | 第19-22页 |
第二章 忽闻丧乱倾家国,痛哭天崩复地坼——徐枋生平及其思想 | 第22-32页 |
第一节 读书求学,立志功名 | 第22-24页 |
第二节 流寓漂泊,倾心史述 | 第24-28页 |
第三节 遁隐涧上,融通三教 | 第28-32页 |
第三章 黄公酒垆山阳笛,论交欲得意气真——徐枋交游综论 | 第32-48页 |
第一节 师友之交 | 第32-37页 |
第二节 遗民之交 | 第37-43页 |
第三节 方外之交 | 第43-48页 |
第四章 徐枋的诗歌创作及其诗歌理论 | 第48-74页 |
第一节 案上诗编新甲子——徐枋诗歌的思想内容 | 第48-57页 |
一、交游唱和诗中的遗民情结 | 第48-51页 |
二、咏怀述志诗中的遗民情结 | 第51-54页 |
三、题画咏物诗中的遗民情结 | 第54-57页 |
第二节 莺啼幽谷诗千首——徐枋诗歌的艺术特点 | 第57-64页 |
一、清幽 | 第57-59页 |
二、健拔 | 第59-61页 |
三、蕴藉 | 第61-64页 |
第三节 深情、天机、才学、章法——徐枋的诗歌理论 | 第64-74页 |
一、讲历践,求情真 | 第64-66页 |
二、反因袭,贵“天机” | 第66-69页 |
三、讲才气,重学问 | 第69-70页 |
四、贵布局,求章法 | 第70-74页 |
第五章 徐枋的散文创作 | 第74-93页 |
第一节 井底沉书郑所南——遗民心态之展示 | 第74-81页 |
一、生死之念 | 第75-76页 |
二、失节忧惧 | 第76-78页 |
三、安贫乐道 | 第78-81页 |
第二节 无哗雅令征经史——徐枋的散文创作旨趣 | 第81-88页 |
一、本六经之旨意 | 第81-83页 |
二、重史传之笔法 | 第83-88页 |
第三节 木落空山风物闲——徐枋散文之风格特点 | 第88-93页 |
结语 | 第93-95页 |
附录一:瓜泾徐氏西衙一支世系简图 | 第95-96页 |
附录二:辑佚诗 | 第96-98页 |
附录三:辑佚文 | 第98-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105-106页 |
后记 | 第106-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