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文学批评史论文

汤显祖“至情”文论观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绪论第9-14页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9页
   ·研究现状第9-12页
   ·创新与不足第12-14页
1 汤显祖所处的晚明时代语境第14-18页
   ·汤显祖的历史处境介绍第14-16页
   ·汤显祖的思想渊源追溯第16-18页
2 汤显祖之前“情”范畴的流变及汤氏之“情”的本真性第18-27页
   ·汤显祖之前“情”范畴的流变第18-23页
     ·先秦“诗言志”中“情”的转变第18-20页
     ·魏晋“诗缘情”中“情”的回归第20-21页
     ·唐宋“情”“理”双峰对峙第21-23页
   ·晚明“尚情”思潮的兴起及汤显祖“情”的本真性第23-27页
     ·晚明“尚情”思潮的兴起第23-24页
     ·汤显祖“情”的本真性体现第24-27页
3 汤显祖“至情”文论观阐释第27-39页
   ·“世总为情,情生诗歌”的文学本体论第27-31页
     ·文学的情感本质第27-29页
     ·“情”的社会教化作用第29-31页
   ·“奇士”与“气机”的文学主体论第31-34页
     ·“奇士”之标准第31-32页
     ·“气”与“机”第32-34页
   ·“因情成梦,因梦成戏”的文学创作论第34-39页
     ·“情—梦—戏”汤显祖曲论的核心与情感的实现方式第34-36页
     ·“意、趣、神、色”汤显祖对曲律的形式突破第36-39页
4 汤显祖文论观的内在矛盾及影响意义第39-47页
   ·汤显祖文论观的内在矛盾第39-41页
     ·“情”与“理”的矛盾纠结第39-40页
     ·“有情”与“无情”的交织困惑第40-41页
   ·汤显祖文论观的影响与现实意义第41-47页
     ·汤显祖文论观的影响第41-45页
     ·汤显祖文论观的现实意义第45-47页
结束语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0页
致谢第50-5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第51-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王国维《红楼梦评论》中的美学思想及其对西论中化的启示
下一篇:郭象玄学观对魏晋文论及审美文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