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育性稳定性和柱头外露率遗传基础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文献综述 | 第7-19页 |
·研究问题的由来 | 第7-8页 |
·三系法 | 第7页 |
·利用含微效育性基因的常规品种 | 第7-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8-19页 |
·数量性状位点(QTL)研究进展 | 第8-14页 |
·分子标记 | 第9-10页 |
·QTL定位 | 第10-14页 |
·QTL定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 第10页 |
·作图群体 | 第10-12页 |
·QTL定位的利用 | 第12页 |
·QTL的精细定位与克隆 | 第12-14页 |
·水稻育性相关基因定位的概述 | 第14-18页 |
·水稻亚种间、种间育性基因的定位 | 第14-15页 |
·恢复基因的定位 | 第15-18页 |
·柱头外露率定位的概述 | 第18-19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9页 |
2 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 | 第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创新之处 | 第19页 |
3 材料、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实验材料 | 第19-20页 |
·实验方法 | 第20-21页 |
·调查育性群体以下性状 | 第20页 |
·调查回交重组自交系以下性状 | 第20页 |
·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 第20页 |
·QTL扫描 | 第20-21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1-30页 |
·群体的性状表现 | 第21-25页 |
·各性状的QTL分析 | 第25-30页 |
5 讨论 | 第30-33页 |
·QTL定位 | 第30页 |
·和前人定位结果比较 | 第30-31页 |
·QTL的多效性 | 第31页 |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水稻 | 第3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