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5页 |
一、作家与作品概述 | 第8-9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三、选题意义 | 第13页 |
四、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3-15页 |
第一章 后殖民主义概述 | 第15-19页 |
第一节 后殖民主义的起源 | 第15-17页 |
一、殖民主义与后殖民主义 | 第15-16页 |
二、后殖民主义批评的主要代表人物 | 第16-17页 |
第二节 后殖民主义批评的主要特征和内涵 | 第17-19页 |
一、后殖民主义批评的主要特征 | 第17-18页 |
二、后殖民主义批评的内涵 | 第18-19页 |
第二章 鲁滨逊的欧洲中心主义者身份构建 | 第19-30页 |
第一节 欧洲中心主义者身份自我构建 | 第19-25页 |
一、自我身份认同偏差 | 第19-20页 |
二、荒岛上身份自我构建 | 第20-25页 |
第二节 他者对鲁滨逊身份构建的推动 | 第25-30页 |
一、非洲土著人的反衬和推动 | 第26-27页 |
二、美洲食人生番的反衬和推动 | 第27-29页 |
三、星期五的促成 | 第29-30页 |
第三章 鲁滨逊的文化渗透与星期五的文化失语 | 第30-36页 |
第一节 鲁滨逊的西方文化渗透 | 第30-33页 |
一、对星期五原有文化的漠视 | 第30-31页 |
二、对星期五的文化渗透 | 第31-33页 |
第二节 星期五的文化失语 | 第33-36页 |
一、改变原有的生活习惯 | 第33-34页 |
二、学习英语 | 第34页 |
三、放弃原有的宗教皈依基督教 | 第34-36页 |
第四章 暴力与文化二元结合——鲁滨逊荒岛帝国之构建 | 第36-43页 |
第一节 荒岛帝国的雏形 | 第36-37页 |
第二节 荒岛霸权帝国的逐步构建 | 第37-38页 |
一、对荒岛的人力和物质援助 | 第37页 |
二、暴力手段对帝国的巩固 | 第37-38页 |
第三节 以文化渗透的手段掌控帝国 | 第38-43页 |
一、失语后的星期五充当鲁滨逊的代理人 | 第39-41页 |
二、其他代理人 | 第41-43页 |
第五章 作品中鲁滨逊的殖民思想和行为折射出作者笛福的文化心理 | 第43-51页 |
第一节 作品中体现出对西方美化与对东方妖魔化 | 第43-47页 |
一、对西方人的美化 | 第43-45页 |
二、对东方人的妖魔化 | 第45-47页 |
第二节 对东西方人的不同描写折射出作者本人的文化思想倾向 | 第47-51页 |
一、笛福的欧洲至上心理 | 第47-48页 |
二、为西方向外殖民扩张推波助澜的用心 | 第48-51页 |
结语 | 第51-53页 |
注释 | 第53-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目录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