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2-22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3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4-18页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4-15页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5-17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 | 第17-18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8-19页 |
·本文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主要的研究方法 | 第19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21页 |
·农户 | 第19页 |
·资金借贷 | 第19-20页 |
·正规金融 | 第20页 |
·非正规金融 | 第20页 |
·借贷需求和满足度 | 第20-21页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农户正规融资需求特征分析 | 第22-27页 |
·数据来源及说明 | 第22-23页 |
·调查问卷说明 | 第22页 |
·基本情况描述 | 第22-23页 |
·农户借贷资金的基本特征 | 第23-27页 |
·借贷资金的来源状况 | 第23-24页 |
·借贷资金的用途结构状况 | 第24-25页 |
·获取资金的借贷形式及利率状况 | 第25-26页 |
·农户的违约情况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农户正规融资需求满足程度分析 | 第27-34页 |
·农户正规金融资源的供给现状 | 第27-31页 |
·机构供给现状 | 第27-29页 |
·总量供给现状 | 第29-30页 |
·品种供给现状 | 第30-31页 |
·农户融资需求满足度现状分析 | 第31-34页 |
·正规金融满足程度现状 | 第31-32页 |
·非正规融资对农户正规融资需求的互补效应 | 第32-34页 |
第四章 影响农户正规融资需求满足度的5C 因素分析 | 第34-47页 |
·特征(CHARACTER) | 第34-38页 |
·年龄 | 第34-35页 |
·性别 | 第35页 |
·受教育程度 | 第35-37页 |
·家庭人口规模 | 第37页 |
·入学子女数 | 第37-38页 |
·能力(CAPACITY) | 第38-41页 |
·农户家庭经济类型 | 第38-39页 |
·土地经营面积 | 第39-40页 |
·农户家庭收入 | 第40-41页 |
·资本(CAPITAL) | 第41-43页 |
·农户总资产 | 第42页 |
·农户总负债 | 第42页 |
·农户家庭储蓄状况 | 第42-43页 |
·担保(COLLATERAL) | 第43-44页 |
·农户所拥有的固定资产数量 | 第43-44页 |
·购买农业保险意愿 | 第44页 |
·条件(CONDITION) | 第44-47页 |
·是否村干部 | 第44-45页 |
·是否联保小组成员 | 第45页 |
·是否信用户 | 第45-47页 |
第五章 影响农户正规融资需求满足度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47-52页 |
·理论依据 | 第47页 |
·变量定义及描述 | 第47-48页 |
·模型建立 | 第48页 |
·分析结果及结论 | 第48-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 第52-56页 |
·基本结论 | 第52-53页 |
·建议 | 第53-56页 |
·建立多层级的农村金融体系,引导民间金融的发展 | 第53-54页 |
·进一步深化农信社改革,提高农信社服务水平和质量 | 第54页 |
·创新农村融资方式,发展信用共同体 | 第54-55页 |
·创新担保机制 | 第55页 |
·积极推进信用村、信用镇、信用户建设 | 第55页 |
·创新金融产品以满足不同农户的贷款需求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作者简介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