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杂交水稻种子耐贮藏生理基础和蛋白质组学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0页
缩略词第10-14页
第一章 前言第14-25页
 1 不同类型种子耐贮藏性特点第14-15页
 2 环境因素对种子耐贮藏性的影响第15-16页
 3 种子贮藏过程中的生理变化特征第16-17页
 4 水稻种子耐贮藏基因组学研究第17-21页
   ·水稻种子耐贮藏分子标记第17-18页
   ·水稻种子耐贮藏基因克隆第18-21页
 5 水稻种子耐贮藏蛋白质组学研究第21-22页
   ·水稻蛋白质组学研究第21页
   ·水稻种子耐贮藏蛋白质组学第21-22页
 6 水稻种子耐贮藏性分子生物学研究问题与展望第22-25页
   ·深入开展水稻种子耐贮藏基因挖掘和机理研究第22-23页
   ·加强水稻种子耐贮藏性生物育种研究第23-25页
第二章 不同耐贮藏性杂交水稻组合贮藏过程种子发芽率变化趋势及其生理特征第25-3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5-28页
   ·材料第25页
   ·方法第25-28页
     ·种子贮藏方法第25页
     ·种子发芽率测定第25-2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8-32页
   ·不同耐贮藏性杂交水稻种子不同贮藏阶段种子发芽率变化特点第28-30页
   ·不同耐贮藏性杂交水稻组合贮藏前后的生理特征第30-32页
 3 讨论第32-34页
   ·不同杂交水稻组合的贮藏性差异第32页
   ·耐贮藏杂交水稻种子的生理基础第32-34页
第三章 不同耐贮藏性杂交稻种子双向电泳蛋白质组学分析第34-5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4-37页
   ·材料第34页
   ·方法第34-3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7-57页
   ·差异蛋白质总体分析第37-46页
   ·种子贮藏过程差异蛋白分析第46-48页
   ·不同耐贮藏性种子间差异蛋白分析第48-57页
 3 讨论第57-59页
   ·双向电泳方法改进第57页
   ·贮藏过程中差异蛋白第57页
   ·耐贮藏相关蛋白第57-59页
第四章 杂交水稻种子耐贮藏性iTRAQ定量蛋白组学分析第59-8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9-60页
   ·材料第59页
   ·方法第59-6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0-84页
   ·总蛋白质鉴定结果及分析第60-65页
   ·种子贮藏过程蛋白质的变化第65页
   ·不同耐贮藏性品种之间的蛋白质差异分析第65-84页
 3 结论与讨论第84-86页
   ·贮藏过程中差异蛋白质第84-85页
   ·种子耐贮藏机理初探第85页
   ·2-DE与iTRAQ两种方法之间优缺点第85-86页
结论第86-88页
参考文献第88-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交叉熵方法的企业股票投资组合策略研究
下一篇:模拟月壤结构探测系统之超声波物理探测仪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