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1页 |
·抗氧化剂概述 | 第11页 |
·植物多酚的阐述 | 第11-14页 |
·植物酚类物质的概念 | 第11-12页 |
·植物酚类物质的生物活性概述 | 第12-13页 |
·植物酚类物质的国内外研究 | 第13-14页 |
·葡萄多酚类物质的概述 | 第14-16页 |
·葡萄多酚类物质的分类 | 第14-15页 |
·葡萄多酚的利用现状 | 第15-16页 |
·多酚提取方法的研究概况 | 第16-17页 |
·离子沉淀法 | 第16页 |
·有机溶剂萃取方法 | 第16页 |
·超声波辅助提取 | 第16页 |
·微波辅助提取 | 第16页 |
·超高压辅助提取方法 | 第16-17页 |
·超临界流体萃取方法 | 第17页 |
·多酚分离检测方法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大孔树脂分离纯化法 | 第17页 |
·凝胶层析柱分离法 | 第17页 |
·超滤膜分离纯化法 | 第17-18页 |
·薄层色谱检测法 | 第18页 |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 | 第18页 |
·多酚类物质干燥方法研究概况 | 第18-19页 |
·喷雾干燥法 | 第18页 |
·微波干燥法 | 第18页 |
·真空冷冻干燥法 | 第18-19页 |
·多酚类物质抗氧化性检测方法研究 | 第19-20页 |
·还原力检测方法 | 第19页 |
·清除自由基测定方法 | 第19-20页 |
·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第二章 葡萄废弃物中单体酚的研究 | 第21-38页 |
·材料 | 第21-23页 |
·植物材料 | 第21-22页 |
·试剂 | 第22页 |
·仪器 | 第22-23页 |
·试验方法 | 第23页 |
·葡萄皮渣和枝条前处理 | 第23页 |
·葡萄皮渣和枝条中单体酚提取的方法 | 第23页 |
·葡萄皮渣和枝条中单体酚 HPLC 的测定 | 第23页 |
·数据分析 | 第2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3-36页 |
·HPLC 标准曲线的测定 | 第23-25页 |
·不同酿酒葡萄品种枝条中 18 种单体酚主成分分析 | 第25-27页 |
·不同酿酒葡萄品种皮渣中 18 种单体酚主成分分析 | 第27-28页 |
·葡萄枝条和皮渣中单体酚含量的比较 | 第28-36页 |
·葡萄枝条和皮渣中单体酚总量的比较 | 第36页 |
·结论 | 第36-38页 |
第三章 葡萄多酚与几种抗氧化剂配比的研究 | 第38-55页 |
·材料 | 第38页 |
·植物材料 | 第38页 |
·试剂 | 第38页 |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38页 |
·试验方法 | 第38-43页 |
·葡萄皮渣中酚类物质提取 | 第38-39页 |
·葡萄皮渣中酚类物质的测定 | 第39-42页 |
·葡萄多酚的制备 | 第42页 |
·氧化指标的测定方法 | 第42-4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3-54页 |
·多酚类含量 | 第43页 |
·几种抗氧化剂的筛选 | 第43-46页 |
·葡萄多酚物质与其他抗氧化剂配比单因素试验 | 第46-50页 |
·葡萄多酚物质与其他抗氧化剂配比优化正交试验 | 第50-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第四章 复合抗氧化剂抑菌作用的研究 | 第55-59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55页 |
·供试菌株 | 第55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55页 |
·试验方法 | 第55-56页 |
·供试菌株 | 第55页 |
·供试菌株悬浮液的制备 | 第55页 |
·细菌培养基的配制 | 第55页 |
·抑菌试验的方法 | 第55-5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6-58页 |
·复合抗氧化剂对细菌抑菌效果图 | 第56-57页 |
·复合抗氧化剂对细菌的抑菌作用 | 第57页 |
·复合抗氧化剂与葡萄多酚抑菌作用的比较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 第59-64页 |
·讨论 | 第59-62页 |
·不同品种葡萄枝条和皮渣中单体酚种类和含量的讨论 | 第59-61页 |
·葡萄多酚抗氧化性及抑菌作用的讨论 | 第61-62页 |
·结论 | 第62-64页 |
·葡萄皮渣和枝条中主要单体酚的确定 | 第62页 |
·赤霞珠皮渣多酚类物质含量的测定 | 第62页 |
·复合抗氧化剂配比的确定 | 第62-63页 |
·复合抗氧化剂抑菌效果的研究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作者简介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