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瑕疵证据补正规则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瑕疵证据概述 | 第11-22页 |
第一节 瑕疵证据概念和类型 | 第11-15页 |
一、瑕疵证据的概念与特征 | 第11-13页 |
二、瑕疵证据的类型 | 第13-15页 |
第二节 瑕疵证据的法律效力 | 第15-17页 |
一、全盘否定说 | 第15-16页 |
二、真实肯定说 | 第16页 |
三、折衷说 | 第16页 |
四、补正说 | 第16-17页 |
第三节 瑕疵证据与非法证据 | 第17-22页 |
一、非法证据概念与特征 | 第17-18页 |
二、瑕疵证据与非法证据之比较 | 第18-22页 |
第二章 瑕疵证据的补正 | 第22-29页 |
第一节 补正的概念和范围 | 第22-23页 |
一、补正的概念 | 第22页 |
二、补正的法定范围 | 第22-23页 |
三、补正与合理解释的关系 | 第23页 |
第二节 补正的法理和现实基础 | 第23-27页 |
一、法理基础 | 第23-26页 |
二、现实基础 | 第26-27页 |
第三节 补正与补强 | 第27-29页 |
一、是否需要提出新证据不同 | 第27页 |
二、补的对象和内容不同 | 第27-28页 |
三、补后的法律效力不同 | 第28页 |
四、补正与补强目的不同 | 第28页 |
五、补正与补强的范围不同 | 第28-29页 |
第三章 瑕疵证据补正司法实践与问题 | 第29-36页 |
第一节 补正范围 | 第29-34页 |
一、现有补正范围过于狭窄 | 第29-30页 |
二、补正范围存在的缺陷 | 第30-34页 |
第二节 补正程序 | 第34-36页 |
第四章 瑕疵证据补正规则构建与完善 | 第36-44页 |
第一节 瑕疵证据补正的启动程序 | 第36-37页 |
一、瑕疵证据补正的启动主体 | 第36-37页 |
二、瑕疵证据补正的启动方式 | 第37页 |
三、瑕疵证据补正的启动时间 | 第37页 |
第二节 瑕疵证据补正的审查程序 | 第37-39页 |
一、瑕疵证据补正的审查主体 | 第37-39页 |
二、瑕疵证据补正的审查方式 | 第39页 |
第三节 瑕疵证据的证明责任和标准 | 第39-40页 |
一、瑕疵证据的证明责任 | 第39-40页 |
二、瑕疵证据的证明标准 | 第40页 |
第四节 瑕疵证据补正方式与免于补正情形 | 第40-43页 |
一、瑕疵证据补正方式 | 第40-42页 |
二、免于补正的情形 | 第42-43页 |
第五节 瑕疵证据补正的质证程序 | 第43-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