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课题中拟解决的问题 | 第12-13页 |
·论文期间主要完成的工作 | 第13-14页 |
·论文结构 | 第14-15页 |
第二章 WCDMA无线网络规划的特点、流程及业务预测 | 第15-20页 |
·WCDMA无线网络规划的特点 | 第15-16页 |
·WCDMA无线网络规划流程 | 第16页 |
·业务预测 | 第16-20页 |
·业务预测概述 | 第16-17页 |
·业务预测原则 | 第17页 |
·业务预测方法 | 第17-18页 |
·业务预测结果 | 第18-20页 |
第三章 WCDMA网的覆盖规划分析 | 第20-46页 |
·WCDMA网无线覆盖规划基本过程描述 | 第20-21页 |
·链路预算 | 第21-30页 |
·链路预算流程 | 第21页 |
·链路预算算法 | 第21-24页 |
·链路预算结果 | 第24-30页 |
·无线传播模型 | 第30-33页 |
·传播模型理论 | 第30-33页 |
·模型校正 | 第33页 |
·小区范围及覆盖面积估算 | 第33-35页 |
·改善覆盖的方法 | 第35页 |
·覆盖规划方案举例 | 第35-45页 |
·WCDMA无线网络结构 | 第35-36页 |
·WCDMA网络建设总体原则 | 第36-37页 |
·WCDMA标准版本选择 | 第37页 |
·无线网络覆盖目标 | 第37页 |
·覆盖建设方案 | 第37-38页 |
·覆盖方案系统仿真 | 第38-45页 |
·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WCDMA网的容量规划分析 | 第46-69页 |
·WCDMA网无线容量概述 | 第46-47页 |
·容量规划中的关键技术及定义 | 第47-57页 |
·信道编码 | 第47-48页 |
·多用户检测技术 | 第48-51页 |
·功率控制 | 第51-55页 |
·软切换和更软切换 | 第55-57页 |
·极限容量定义 | 第57页 |
·系统极限容量分析 | 第57-60页 |
·上行链路极限容量分析 | 第57-59页 |
·下行链路极限容量分析 | 第59-60页 |
·WCDMA网无线容量配置 | 第60-64页 |
·WCDMA网络的容量限制 | 第60-61页 |
·非实时业务的容量配置特点 | 第61页 |
·无线容量配置算法 | 第61-63页 |
·改善容量的方法 | 第63-64页 |
·容量规划方案举例 | 第64-68页 |
·基站容量分析 | 第64-66页 |
·载频配置 | 第66页 |
·基站容量配置类型 | 第66-67页 |
·容量建设方案 | 第67-68页 |
·小结 | 第68-69页 |
第五章 WCDMA网的干扰分析 | 第69-79页 |
·频谱分配 | 第69-70页 |
·干扰来源 | 第70-71页 |
·干扰分析 | 第71-73页 |
·CDMA1.9G与WCDMA共存干扰 | 第71页 |
·GSM900/1800与WCDMA共存干扰 | 第71-72页 |
·TD-SCDMA与WCDMA共存干扰 | 第72页 |
·PHS与WCDMA共存干扰 | 第72-73页 |
·克服干扰的主要手段 | 第73-78页 |
·增加隔离度的措施 | 第73页 |
·天线隔离 | 第73-77页 |
·加装滤波器 | 第77-78页 |
·小结 | 第78-79页 |
第六章 WCDMA网的扰码规划 | 第79-84页 |
·扰码规划概述 | 第79页 |
·主扰码规划 | 第79-81页 |
·主扰码的作用 | 第79-80页 |
·可用的主扰码资源 | 第80页 |
·主扰码的复用 | 第80页 |
·边界小区的主扰码协调 | 第80页 |
·微蜂窝小区的主扰码规划 | 第80页 |
·多载频下的主扰码规划 | 第80-81页 |
·扰码规划方法 | 第81-83页 |
·小结 | 第83-84页 |
第七章 结束语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