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浅论我国民事释明权制度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前言第10-11页
第一章 释明权概述第11-17页
 第一节 释明权的含义及特征第11-12页
 第二节 释明权的性质第12-13页
 第三节 释明权的种类第13-15页
  一、事实释明和法律释明第13-14页
  二、积极释明和消极释明第14页
  三、辩论主义领域的释明和处分主义领域的释明第14-15页
  四、一审程序的释明、二审程序的释明和再审程序的释明第15页
 第四节 释明权的价值第15-17页
第二章 我国释明权的现状及缺陷第17-21页
 第一节 我国释明权的立法现状及其缺陷第17-19页
  一、我国释明权的立法现状第17-18页
  二、我国释明权的立法缺陷第18-19页
 第二节 释明权的实践现状第19-21页
  一、司法实践中释明权的行使状况第19-20页
  二、法官未能正确行使释明权的原因第20-21页
第三章 构建我国释明权制度的设想第21-32页
 第一节 释明权行使的原则第21-23页
  一、法定原则第21-22页
  二、中立原则第22页
  三、探求当事人真意原则第22-23页
  四、适度原则第23页
 第二节 释明权行使的范围第23-26页
  一、诉讼请求的释明第23-24页
  二、事实主张的释明第24-25页
  三、证据的释明第25-26页
  四、法律观点的释明第26页
 第三节 释明权行使的阶段第26-29页
  一、立案阶段的释明第26-27页
  二、审前阶段的释明第27-28页
  三、庭审阶段的释明第28-29页
  四、宣判阶段的释明第29页
  五、二审阶段的释明第29页
 第四节 释明权的保障措施第29-32页
  一、释明权不当行使的救济措施第29-30页
  二、释明权的保障措施之法官心证公开第30-32页
结语第32-33页
参考文献第33-35页
后记第35-36页

论文共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国际人道法对战争受难者的保护
下一篇:论我国社区矫正法律制度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