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行政:行政法新的认知模式--基于软法治理的实证分析
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导论 | 第13-20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第14-17页 |
一、社会转型 | 第14-16页 |
二、政府转变 | 第16-17页 |
三、公民转向 | 第17页 |
第二节 研究范式概述 | 第17-20页 |
一、比较分析方法 | 第17-18页 |
二、价值分析方法 | 第18页 |
三、实证分析方法 | 第18页 |
四、经济分析方法 | 第18-19页 |
五、其他方法 | 第19-20页 |
第一章 合作行政之社会维度:软法与合作 | 第20-32页 |
第一节 什么是软法 | 第20-26页 |
一、国际法上的软法概念及其流变 | 第21-23页 |
二、国内公法学界的软法概念及其评价 | 第23-24页 |
三、软法概念的重新界定 | 第24-26页 |
第二节 软法渊源、类型 | 第26-30页 |
一、软法的渊源 | 第26-28页 |
二、软法的类型 | 第28-30页 |
第三节 软法与合作的本土解读 | 第30-32页 |
一、软法的本土性意义 | 第30-31页 |
二、软法与合作的中国语境 | 第31-32页 |
第二章 合作行政之法治维度:治理与行政 | 第32-43页 |
第一节 法律社会化进程的影响 | 第32-34页 |
一、法律的整体变迁 | 第33页 |
二、公共行政的转型 | 第33-34页 |
第二节 公共治理理论的兴起 | 第34-37页 |
一、公共治理理论兴起的现实条件 | 第34-35页 |
二、公共治理理论兴起的经典理论 | 第35-37页 |
第三节 治理论:行政法基本理论的转型 | 第37-43页 |
一、传统的行政法理论及其现实缺陷 | 第38-41页 |
二、基于实证主义的治理论 | 第41-43页 |
第三章 合作行政之哲学维度:软法与治理的契合 | 第43-58页 |
第一节 合作行政的应然性解读 | 第43-50页 |
一、软法与治理契合的必要性 | 第43-44页 |
二、软法与治理契合的可行性 | 第44-47页 |
三、软法与治理的契合要求 | 第47-48页 |
四、什么是合作行政 | 第48-50页 |
第二节 合作行政的核心理念 | 第50-55页 |
一、价值观的超越:从管理到治理 | 第50-52页 |
二、行政法的新伦理:合作 | 第52-53页 |
三、回归科学哲学:从行为到关系 | 第53-54页 |
四、多元化的主体:从一元到多元 | 第54-55页 |
第三节 合作行政概念之比较研究 | 第55-58页 |
一、与其他行政模式 | 第55-56页 |
二、与相关行政行为 | 第56-58页 |
结语:实践维度中的合作行政 | 第58-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致谢辞 | 第65-67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