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厂烟气脱硫技术的模糊综合评判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20页 |
·我国二氧化硫的污染现状及危害 | 第9-11页 |
·我国二氧化硫的污染现状 | 第9-10页 |
·二氧化硫的危害 | 第10-11页 |
·我国火电厂SO_2 排放现状 | 第11-16页 |
·我国的电力发展与SO_2 排放 | 第11-13页 |
·我国对火电厂SO_2 进行控制的政策、措施 | 第13-16页 |
·控制火电厂燃煤二氧化硫的技术简介 | 第16-18页 |
·燃烧前脱硫 | 第16-17页 |
·燃烧中脱硫 | 第17页 |
·燃烧后脱硫 | 第17-18页 |
·我国火电厂烟气脱硫领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8页 |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8-20页 |
·本文研究的目的 | 第18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2 火电厂主要烟气脱硫技术概述及其选择原则 | 第20-32页 |
·烟气脱硫技术及应用概况 | 第20-23页 |
·烟气脱硫技术的分类及其特点 | 第20-21页 |
·国外烟气脱硫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现状 | 第21-22页 |
·国内烟气脱硫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现状 | 第22-23页 |
·工业化应用的主要烟气脱硫技术简介 | 第23-28页 |
·石灰石(石灰)—石膏湿法脱硫工艺 | 第23-24页 |
·简易湿式石灰石—石膏脱硫工艺 | 第24页 |
·喷雾干燥法脱硫工艺 | 第24-25页 |
·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工艺 | 第25-26页 |
·炉内喷钙工艺与尾部增湿活化工艺 | 第26页 |
·电子束烟气脱硫工艺 | 第26-27页 |
·氨水洗涤法脱硫工艺 | 第27页 |
·海水脱硫 | 第27-28页 |
·烟气脱硫技术发展趋势 | 第28-29页 |
·烟气脱硫技术的选择 | 第29-31页 |
·烟气脱硫技术选择的主要原则 | 第29-30页 |
·影响选择的因素 | 第30页 |
·火电厂脱硫技术路线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3 烟气脱硫技术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 第32-41页 |
·国内外烟气脱硫技术评价体系 | 第32-34页 |
·国外烟气脱硫技术评价体系 | 第32-33页 |
·国内烟气脱硫技术评价体系 | 第33-34页 |
·国内外烟气脱硫技术经济评价体系总结 | 第34页 |
·火电厂烟气脱硫技术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 第34-40页 |
·建立评判指标体系的一般原则 | 第34页 |
·烟气脱硫技术选择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 第34-39页 |
·本课题中综合评判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4 模糊综合评判的系统模型 | 第41-47页 |
·一级模糊综合评判 | 第41-43页 |
·多级模糊综合评判 | 第43-44页 |
·模糊综合评判中模糊算子的选择 | 第44-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5 火电厂烟气脱硫技术的模糊综合评判 | 第47-63页 |
·烟气脱硫技术模糊综合评价程序 | 第47页 |
·评价体系中评价因素隶属函数的确定 | 第47-52页 |
·建立隶属函数的原则和主要方法 | 第47-48页 |
·本课题中各评价因素的隶属函数的确定 | 第48-52页 |
·评价体系中评价因素权重的确定 | 第52-57页 |
·确定权重的方法 | 第52-54页 |
·本课题中各评价因素权重的确定 | 第54-57页 |
·烟气脱硫技术综合评价 | 第57-61页 |
·评价指标的隶属度 | 第59页 |
·综合评价 | 第59-61页 |
·实例分析 | 第61-63页 |
·评价目标 | 第61-62页 |
·评价方案 | 第62-63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63-64页 |
·结论 | 第63页 |
·建议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附录 | 第69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