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5页 |
·光参量啁啾脉冲放大技术及进展 | 第14-20页 |
·啁啾脉冲放大技术 | 第14-17页 |
·OPCPA技术的特点 | 第17-19页 |
·国内外 OPCPA技术的进展 | 第19-20页 |
·降低飞秒激光对比度的因素及提高技术 | 第20-23页 |
·参量放大噪声 | 第20-21页 |
·色散影响输出脉冲对比度 | 第21页 |
·三阶非线性克尔效应影响强激光的时空对比度 | 第21-23页 |
·时间同步抖动影响输出脉冲的对比度 | 第23页 |
·本文研究的意义及内容安排 | 第23-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35页 |
第二章 运行在大增益区的大啁啾宽带光参量放大器的分析 | 第35-50页 |
·大啁啾宽带光参量放大的计算模型 | 第37-38页 |
·程序校核 | 第38-41页 |
·运行在大信号状态下的OPCPA特性分析 | 第41-48页 |
·位相失配对光波转化的影响 | 第42页 |
·宽带 OPCPA系统的增益谱 | 第42-43页 |
·宽带 OPCPA系统的非线性位相变化 | 第43-44页 |
·直接压缩后的脉冲对比度分析 | 第44-45页 |
·宽带 OPCPA系统中功率转换效率的分析 | 第45-46页 |
·宽带 OPCPA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 第46-48页 |
·小结 | 第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第三章 影响飞秒激光时间对比度的因素及分析 | 第50-81页 |
·自相位调制效应对飞秒脉冲的影响研究 | 第50-55页 |
·理论模型 | 第51-52页 |
·SPM对高功率飞秒激光的影响 | 第52-53页 |
·SPM效应对飞秒激光峰值光强的影响 | 第53-54页 |
·SPM效应对飞秒激光脉宽的影响 | 第54页 |
·SPM效应对飞秒激光本底宽度的影响 | 第54-55页 |
·有振幅调制和位相扰动下 SPM对飞秒激光的影响 | 第55-60页 |
·振幅调制下 SPM对飞秒激光的影响 | 第56-58页 |
·位相扰动下 SPM对飞秒激光的影响 | 第58-60页 |
·色散对飞秒激光的影响 | 第60-67页 |
·物理模型 | 第60-63页 |
·数值模拟结果 | 第63-67页 |
·时间同步抖动对 OPCPA系统的的影响 | 第67-78页 |
·含克尔效应的光参量啁啾脉冲放大方程 | 第67-68页 |
·同步抖动对OPCPA系统特性的影响 | 第68-73页 |
·采用平顶长泵浦脉冲解决系统同步问题分析 | 第73-78页 |
·小结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1页 |
第四章 Kerr效应影响飞秒激光空间对比度分析及光束质量评价 | 第81-97页 |
·物理基础 | 第81-82页 |
·克尔效应对高斯光束聚焦特性的影响 | 第82-87页 |
·对焦移的影响 | 第82-83页 |
·对远场光束质量的影响 | 第83-85页 |
·对几何焦平面光强分布的影响 | 第85-86页 |
·对光束对比度的影响 | 第86-87页 |
·克尔效应对超高斯光束聚焦特性的影响 | 第87-90页 |
·对焦移的影响 | 第87-88页 |
·对光束远场质量的影响 | 第88-89页 |
·对几何焦平面光强分布的影响 | 第89页 |
·对光束对比度的影响 | 第89-90页 |
·M~2因子评价 Kerr效应对光束的影响 | 第90-95页 |
·光束传输方程和光束传输因子M~2的确定 | 第90-91页 |
·计算结果和分析 | 第91-93页 |
·非线性补偿方法降低M~2因子 | 第93-95页 |
·小结 | 第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7页 |
第五章 光直接同步的关键技术——泵浦光成形技术研究 | 第97-114页 |
·多脉冲叠加器及工作原理 | 第98-100页 |
·多脉冲叠加器的理论与数值分析 | 第100-107页 |
·多脉冲叠加器的理论分析 | 第100-102页 |
·数值结果与分析 | 第102-107页 |
·单个种子光脉冲在再生放大器中的演化规律分析 | 第107-112页 |
·单个种子光脉冲演化规律的数值分析 | 第108-109页 |
·单个种子光脉冲演化的实验布置 | 第109-110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110-112页 |
·小结 | 第112-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14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114-116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第116-119页 |
致谢 | 第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