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6页 |
·课题背景 | 第10-12页 |
·超高温陶瓷材料的抗氧化性和力学性能的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抗氧化性能 | 第12-15页 |
·高温力学性能 | 第15-17页 |
·工艺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成分的影响 | 第18-19页 |
·添加剂的影响 | 第19页 |
·烧结助剂的作用 | 第19-20页 |
·粒度的影响 | 第20-21页 |
·热压烧结工艺的研究现状 | 第21-24页 |
·热压烧结(Hot Pressed Sintering)的概念 | 第21-22页 |
·热压烧结的种类 | 第22页 |
·超高温两相材料的热压温度、时间、压力和致密性的关系 | 第22-23页 |
·温度的影响 | 第23-24页 |
·气氛的影响 | 第24页 |
·课题意义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课题意义 | 第24-25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第2章 工艺参数的选取与试验方法 | 第26-33页 |
·引言 | 第26页 |
·工艺参数的选取 | 第26-27页 |
·制备工艺 | 第27-29页 |
·原材料准备 | 第27页 |
·材料配方 | 第27-28页 |
·混料工艺 | 第28页 |
·热压烧结 | 第28页 |
·理论密度 | 第28-29页 |
·实际密度 | 第29页 |
·相对密度 | 第29页 |
·硬度测定 | 第29-30页 |
·断裂韧性 | 第30页 |
·抗烧蚀性能和热冲击性能测试 | 第30-32页 |
·微组织观察 | 第32-33页 |
第3章 力学性能的测试 | 第33-38页 |
·引言 | 第33-34页 |
·超高温陶瓷材料的韧性 | 第33页 |
·实验选取材料体系的原因 | 第33-34页 |
·性能测试 | 第34-37页 |
·维氏硬度 | 第34页 |
·高温压缩性能 | 第34-35页 |
·韧性 | 第35-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抗烧蚀性能与抗热冲击性能试验及分析 | 第38-48页 |
·引言 | 第38页 |
·烧蚀性能和热冲击性能的测试 | 第38页 |
·烧蚀性能和热冲击性能测试结果 | 第38-43页 |
·双相颗粒混合增韧ZrB_2 陶瓷 | 第38-41页 |
·晶须颗粒混杂增韧ZrB_2 陶瓷 | 第41页 |
·ZrB_2-SiC超高温陶瓷 | 第41-43页 |
·显微组织的观察与分析 | 第43-47页 |
·双相颗粒混合增韧ZrB_2 陶瓷 | 第43-44页 |
·晶须颗粒混杂增韧ZrB_2 陶瓷 | 第44-46页 |
·ZrB_2-SiC超高温陶瓷(两种晶须和一种颗粒增韧的复合材料)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5章 晶须颗粒混杂增韧ZrB_2陶瓷抗热冲击性能 | 第48-52页 |
·引言 | 第48页 |
·制备工艺 | 第48-49页 |
·原材料准备 | 第48页 |
·材料配方 | 第48-49页 |
·混料工艺 | 第49页 |
·热压烧结 | 第49页 |
·原始晶须扫描形貌 | 第49-50页 |
·混料后的扫描形貌 | 第50-51页 |
·热冲击性能实验结果 | 第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7-58页 |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 第58页 |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 第58页 |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涉密论文管理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