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在黄斑疾病中应用
目录 | 第1-5页 |
论文 | 第5页 |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英文摘要 | 第7-11页 |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在黄斑疾病中应用 | 第11页 |
前言 | 第11页 |
一、 黄斑裂孔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分析 | 第11-15页 |
(一) 资料与方法 | 第11-12页 |
1. 病例选择 | 第12页 |
2. 检查方法 | 第12页 |
3. 统计学分析 | 第12页 |
(二) 结果 | 第12-13页 |
1. 黄斑裂孔的OCT图像特征 | 第12-13页 |
2. 黄斑裂孔分期 | 第13页 |
3. 黄斑裂孔定量测定 | 第13页 |
(三) 讨论 | 第13-15页 |
1. OCT对黄斑裂孔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 | 第13-14页 |
2. 特发性黄斑裂孔的分期及诊疗方法选择 | 第14页 |
3. 黄斑裂孔的定量测定 | 第14页 |
4. 黄斑裂孔的病情监测 | 第14-15页 |
5. 黄斑裂孔对侧眼的随访 | 第15页 |
二、 OCT对特发性黄斑裂孔玻璃体手术疗效的评价 | 第15-17页 |
(一) 资料与方法 | 第15-16页 |
1. 病例选择 | 第15页 |
2. 玻璃体手术方法 | 第15页 |
3. OCT检查 | 第15页 |
4. 统计学处理 | 第15-16页 |
(二) 结果 | 第16页 |
1. 手术后黄斑裂孔形态的OCT图像特征 | 第16页 |
2. 手术前后黄斑裂孔定量测定对比 | 第16页 |
3. 手术后视功能变化 | 第16页 |
(三) 讨论 | 第16-17页 |
三、 黄斑前膜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分析 | 第17-21页 |
(一) 资料与方法 | 第17-18页 |
1. 病例选择 | 第17-18页 |
2. 检查方法 | 第18页 |
3. 统计学分析 | 第18页 |
(二) 结果 | 第18-20页 |
1. 黄斑前膜的OCT图像特征 | 第18-19页 |
2. 黄斑部视网膜测量 | 第19页 |
3. 黄斑前膜与视力关系 | 第19-20页 |
(三) 讨论 | 第20-21页 |
四、 OCT对黄斑前膜手术的评估 | 第21-24页 |
(一) 资料与方法 | 第21-22页 |
1. 病例选择 | 第21-22页 |
2. 手术方法 | 第22页 |
3. OCT检查 | 第22页 |
4. 统计学分析 | 第22页 |
(二) 结果 | 第22-23页 |
1. 黄斑前膜手术后黄斑部形态特征 | 第22页 |
2. 黄斑前膜手术前后视网膜厚度比较 | 第22-23页 |
3. 黄斑前膜手术前后视力比较 | 第23页 |
(三) 讨论 | 第23-24页 |
五、 OCT对黄斑水肿的评价 | 第24-26页 |
(一) 资料与方法 | 第24页 |
1. 病例选择 | 第24页 |
2. OCT检查 | 第24页 |
3. 统计学处理 | 第24页 |
(二) 结果 | 第24-25页 |
1. 正常黄斑部视网膜厚度 | 第24页 |
2. 黄斑水肿的OCT图像特征 | 第24页 |
3. 黄斑水肿治疗前后黄斑中心窝厚度对比 | 第24-25页 |
(三) 讨论 | 第25-26页 |
六、 OCT对黄斑牵拉综合征手术的评价 | 第26-28页 |
(一) 病例报告 | 第26页 |
(二) 讨论 | 第26-28页 |
结论 | 第28-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9页 |
简历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综述 | 第42页 |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在黄斑部疾病中应用 | 第42页 |
一、 基本原理 | 第42-43页 |
二、 检查方法 | 第43-44页 |
三、 正常眼底的OCT图像 | 第44-45页 |
四、 常见黄斑部病变的OCT图像 | 第45-46页 |
五、 黄斑部疾病的OCT图像特征 | 第46-54页 |
六、 OCT临床应用范围及其局限性 | 第54-56页 |
七、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