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犯罪学论文

论黑社会性质组织

<中文摘要>第1-3页
<英文摘要>第3-4页
一、黑社会组织:世界性的犯罪现象第4-14页
 1-1 黑社会组织概况第4-8页
 1-2 黑社会组织的分类第8-10页
 1-3 黑社会组织的特征第10-12页
 1-4 黑社会组织的概念第12-14页
二、黑社会性质组织:具有中国特色的黑社会组织第14-28页
 2-1 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概念第14-16页
 2-2 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特征第16-20页
 2-3 黑社会性质组织与相关范畴辨析第20-25页
 2-4 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分类第25-28页
三、中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的产生第28-38页
 3-1 经济诱因第29-31页
 3-2 社会诱因第31-36页
 3-3 文化心理原因第36-38页
四、中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时代特点与发展趋势第38-45页
 4-1 地域分布广泛,组织名称繁多,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和黑社会渗透的黑色内容第38-39页
 4-2 以地域性暴力资本型为主,经济目的鲜明,作案手段凶残,不计后果,具有强烈的反人民性第39-40页
 4-3 组织机构严密,具有较强大的经济后盾、势力范围,组织纪律严格组织人员劣迹较深第40-41页
 4-4 采取封建式管理,兼取资本主义现代企业模式经营,己经出现明显的、典型的黑社会组织第41-42页
 4-5 与职务职业权力相勾结,向党政司法机关渗透,竭力寻求政治靠山,精心编制保护网第42-43页
 4-6 犯罪的智能化、科技化倾向突出,装备更趋现代化,涉枪犯罪骤增第43-44页
 4-7 犯罪活动跨区域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第44-45页
五、打击与防控策略第45-52页
 5-1 进一步提高打击具有黑社会性质组织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第45-46页
 5-2 严密国家管理体系,加强社会控制措施,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第46-47页
 5-3 成立专门的反黑机构,组建全国范围内的反黑网络,并增加投入,加强反黑力量第47-48页
 5-4 重视农村问题,加强城市人口管理第48页
 5-5 从经济上动摇以至摧毁黑社会性质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第48-49页
 5-6 反黑要和反腐相结合,清除“关系网”、“保护伞”第49-50页
 5-7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间的合作,尤其是与港台地区警方的合作第50-52页
<参考文献>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亲告罪问题研究
下一篇:信托的沿革及基本法观念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