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 第9-12页 |
·选题背景 | 第9-11页 |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金川区域地质研究简史 | 第12-14页 |
·金川区域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论文研究的方法、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2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7-24页 |
·大地构造及其演化 | 第17-18页 |
·沉积建造 | 第18-19页 |
·岩浆活动 | 第19-21页 |
·变质作用 | 第21页 |
·区域构造 | 第21-24页 |
3 岩体及岩相学特征 | 第24-34页 |
·岩体地质特征概况 | 第24-25页 |
·岩相学特征 | 第25-26页 |
·花岗岩 | 第25页 |
·石英二长岩 | 第25-26页 |
·主要造岩矿物特征 | 第26-34页 |
·钾长石 | 第27-30页 |
·斜长石 | 第30页 |
·角闪石 | 第30-34页 |
4 岩体地球化学特征 | 第34-50页 |
·样品的分析方法 | 第34-37页 |
·样品的准备 | 第34页 |
·拟做主量元素分析样品的制备和微量元素分析的样品溶解 | 第34-35页 |
·拟做同位素分析的样品的溶解与化学分离 | 第35-37页 |
·主量元素特征 | 第37-40页 |
·稀土、微量元素特征 | 第40-42页 |
·稀土元素 | 第40-41页 |
·微量元素 | 第41-42页 |
·放射性成因同位素特征 | 第42-47页 |
·SHRIMP 测年结果 | 第47-50页 |
5 构造环境判别 | 第50-55页 |
·后碰撞环境的区域构造活动特征 | 第51-53页 |
·后碰撞环境的痕量元素特征 | 第53-55页 |
6 板块属性 | 第55-65页 |
·不同构造单元花岗岩类元素丰度的分布 | 第56-58页 |
·岩石化学与元素比值特征 | 第58页 |
·微量元素特征 | 第58页 |
·前寒武纪构造演化 | 第58-65页 |
·甘肃地块前寒武纪构造演化 | 第59-60页 |
·华北地块前寒武纪构造演化(以中条—吕梁古裂谷带为例) | 第60-61页 |
·扬子地块前寒武纪构造演化(以黄陵地区为例) | 第61-63页 |
·甘肃、华北、扬子地块前寒武纪构造体制演化阶段划分对比 | 第63-65页 |
7 结论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