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罪若干问题研究
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一、交通肇事罪与相关刑法理论 | 第12-24页 |
(一) 交通肇事罪与信赖原则 | 第12-17页 |
1.信赖原则的历史渊源 | 第12-14页 |
2.对信赖原则的限制 | 第14-15页 |
3.信赖原则在我国交通肇事罪构成中的借鉴与应用 | 第15-17页 |
(二) 交通肇事罪与被允许的危险理论 | 第17-19页 |
1.被允许的危险理论的含义 | 第17-18页 |
2.对被允许的危险的限制 | 第18-19页 |
3.被允许的危险理论在交通肇事罪中的适用 | 第19页 |
(三) 交通肇事罪与危险分配理论 | 第19-24页 |
1.危险分配的概念及其理论发展 | 第19-22页 |
2.危险分配在交通肇事罪中的运用 | 第22-24页 |
二、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单独设罪探讨 | 第24-32页 |
(一)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界定 | 第24-25页 |
(二)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单独设罪的刑法学思考 | 第25-27页 |
1.从犯罪的本质特征角度思考 | 第25-26页 |
2.从刑法规制机能的发挥角度思考 | 第26页 |
3.从刑法的任务角度思考 | 第26-27页 |
(三) 设立交通肇事逃逸罪的意义 | 第27-28页 |
(四) 逃逸行为单独设罪的立法建议 | 第28-32页 |
三、交通肇事罪的共犯问题研究 | 第32-38页 |
(一) 共同过失犯罪能否成立之争论及其剖析 | 第32-34页 |
(二) 对《解释》第5条第2款之评价 | 第34-38页 |
四、交通肇事罪中赔偿问题研究 | 第38-44页 |
(一) 交通肇事罪赔偿能力问题 | 第38-40页 |
1.从刑法立法目的上看 | 第38-39页 |
2.从刑法原则上看 | 第39-40页 |
(二) 交通肇事罪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 | 第40-44页 |
五、交通肇事罪中自首问题 | 第44-48页 |
(一) 交通肇事后是否存在自首 | 第44-46页 |
(二) 交通肇事罪成立自首的情况 | 第46-48页 |
1.交通肇事后没有逃逸而主动投案 | 第46页 |
2.肇事逃逸后主动投案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后记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