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水稻突变体育种利用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一 前言 | 第10-21页 |
1. 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的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2. 两系法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第11-13页 |
·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的育性稳定性 | 第11页 |
·提高和保持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的方法 | 第11-13页 |
3. 杂交稻种子品种纯度的鉴定方法 | 第13-16页 |
·形态鉴定法 | 第13-14页 |
·理化反应和生理特性鉴定法 | 第14页 |
·生化标记鉴定法 | 第14-15页 |
·DNA分子标记鉴定技术 | 第15-16页 |
4. 叶色标记在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上的应用 | 第16-19页 |
·叶色标记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叶色标记在杂交稻上的应用 | 第17页 |
·叶色标记在杂交稻纯度鉴定上的应用 | 第17-19页 |
5. 紫叶标记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的研究及应用 | 第19-20页 |
6.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0-21页 |
二 材料与方法 | 第21-23页 |
1. 试验材料 | 第21页 |
2. 试验方法 | 第21-22页 |
·紫色突变体的特性 | 第21页 |
·遗传分析 | 第21页 |
·紫色不育系的生物学性状研究 | 第21-22页 |
·紫色杂种性状考察 | 第22页 |
3. 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 | 第22-23页 |
三 结果与分析 | 第23-32页 |
1. 紫色突变体分析 | 第23-28页 |
·紫色标记的表达特征 | 第23页 |
·紫叶的遗传 | 第23-24页 |
·紫色稻不育系生育期及主茎叶片数 | 第24页 |
·不育系株高生长动态 | 第24-25页 |
·不育系分蘖动态 | 第25-26页 |
·紫色稻不育系的花粉育性 | 第26-27页 |
·紫色稻不育系的主要农艺性状 | 第27-28页 |
2. 紫色稻杂种性状分析 | 第28-32页 |
·杂种株高生长动态 | 第28-29页 |
·杂种分蘖动态 | 第29-30页 |
·杂种主要农艺性状 | 第30-32页 |
四 讨论 | 第32-35页 |
五 结论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