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9页 |
导论 | 第19-36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第19-28页 |
一、中国金融改革回顾 | 第20-22页 |
二、中国股票市场波动风险与内生稳定机制建设的滞后 | 第22-24页 |
三、股票市场内生稳定机制理论综述 | 第24-28页 |
第二节 研究脉络与结构安排 | 第28-33页 |
一、研究脉络 | 第28-30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30-31页 |
三、结构安排 | 第31-33页 |
第三节 主要贡献和不足之处 | 第33-36页 |
一、主要贡献 | 第33-34页 |
二、不足之处 | 第34-36页 |
第一章 股票市场稳定机制有关概念界定和演变趋势分析 | 第36-64页 |
第一节 股票市场稳定的概念及股票市场波动的原因分析 | 第37-44页 |
一、金融稳定和股票市场稳定的概念辨析 | 第37-40页 |
二、股票市场的虚拟性是股票市场波动的内在原因 | 第40-43页 |
三、股票市场中违法违规行为和制度缺陷是市场波动的外在原因 | 第43-44页 |
第二节 股票市场内生稳定机制的概念界定与框架设计 | 第44-52页 |
一、股票市场内生稳定机制和外生稳定机制的概念 | 第44-46页 |
二、股票市场内生稳定机制和外生稳定机制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 第46-47页 |
三、股票市场内生稳定机制框架设计 | 第47-52页 |
第三节 股票市场稳定机制演变趋势的国际经验 | 第52-63页 |
一、美国股票市场稳定机制的演变趋势 | 第52-56页 |
二、日本股票市场稳定机制的演变趋势 | 第56-60页 |
三、股票市场内生稳定机制构建的国际经验 | 第60-63页 |
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二章 中国股票市场内生稳定机制构建现状 | 第64-95页 |
第一节 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股票市场波动特征及原因分析 | 第65-73页 |
一、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股票市场波动特征 | 第66-70页 |
二、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股票市场波动原因分析 | 第70-73页 |
第二节 中国股票市场内生稳定机制现状分析 | 第73-86页 |
一、证券投资基金成为最主要的机构投资者 | 第74-82页 |
二、养老基金和QFII等机构投资者发展相对滞后 | 第82-84页 |
三、市场主体之间的制约平衡关系尚未形成 | 第84-85页 |
四、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市场公信力有待增强 | 第85-86页 |
第三节 中国股票市场外生稳定机制对内生稳定机制的制约 | 第86-94页 |
一、中国股票市场外生稳定机制的现状 | 第86-89页 |
二、中国股票市场外生稳定机制对内生稳定机制的制约 | 第89-94页 |
小结 | 第94-95页 |
第三章 证券投资基金与股票市场内生稳定关系的理论分析 | 第95-116页 |
第一节 证券投资基金理性问题的经济学基础 | 第96-102页 |
一、不同经济学流派关于“理性”的争论 | 第96-101页 |
二、证券投资基金的理性问题 | 第101-102页 |
第二节 证券投资基金与股票市场内生稳定关系的理论研究综述 | 第102-105页 |
一、证券投资基金套利功能:市场选择理论和噪声交易理论 | 第102-104页 |
二、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与股票市场稳定的关系 | 第104-105页 |
第三节 证券投资基金制度与股票市场内生稳定的关系 | 第105-110页 |
一、契约型基金的双重委托代理关系 | 第106-107页 |
二、契约型开放式基金制度中关系人利益取向比较 | 第107-108页 |
三、契约型开放式基金对股票市场内生稳定的影响 | 第108-110页 |
第四节 证券投资基金发挥内生稳定作用的机理和条件 | 第110-114页 |
一、证券投资基金发挥内生稳定作用的机理 | 第110-112页 |
二、证券投资基金发挥内生稳定作用的条件 | 第112-114页 |
小结 | 第114-116页 |
第四章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行为与股票市场稳定关系的实证研究 | 第116-137页 |
第一节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持股特征分析 | 第116-124页 |
一、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持股集中度分析 | 第117-120页 |
二、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持股属性偏好分析 | 第120-124页 |
第二节 证券投资基金与股票市场稳定关系的实证研究方法比较 | 第124-129页 |
一、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与股票市场稳定关系的影响 | 第124-127页 |
二、证券投资基金资金流出入与股票市场稳定的关系 | 第127-128页 |
三、证券投资基金持股比例变动与股票市场稳定的关系 | 第128-129页 |
第三节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持股与股票市场稳定关系的回归分析 | 第129-135页 |
一、数据说明 | 第129-130页 |
二、实证方法说明 | 第130-131页 |
三、实证结果及解释 | 第131-135页 |
小结 | 第135-137页 |
第五章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与股票市场稳定关系的反思 | 第137-159页 |
第一节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投资理念分析与反思 | 第137-141页 |
一、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投资理念演变 | 第137-140页 |
二、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投资理念的反思 | 第140-141页 |
第二节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制度安排中的缺陷 | 第141-147页 |
一、证券投资基金治理结构和内控制度的概念辨析 | 第142-143页 |
二、共同受托人模式下有效监督不足 | 第143-145页 |
三、契约型基金独立董事制度形似神不似 | 第145页 |
四、证券投资基金内控制度存在盲点 | 第145-146页 |
五、基金管理行业中的业绩排名机制促成基金经理投资行为短期化 | 第146-147页 |
第三节 中国基金投资者行为对股票市场稳定的负面影响 | 第147-154页 |
一、中国基金投资者结构由机构化逐步转向散户化 | 第148-151页 |
二、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 | 第151-154页 |
三、中国基金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对股票市场稳定的负面影响 | 第154页 |
第四节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思路对股票市场稳定的潜在冲击 | 第154-158页 |
一、以证券投资基金为工具进行市场调控不利于股票市场稳定 | 第155-156页 |
二、对证券投资基金业的过度保护增加了其违法违规的可能性 | 第156页 |
三、基金管理公司多元化经营趋势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156-158页 |
小结 | 第158-159页 |
第六章 中国股票市场内生稳定机制构建研究前瞻 | 第159-184页 |
第一节 中国股票市场内生稳定机制的总体框架 | 第159-165页 |
一、各类机构投资者主要投资特点的比较 | 第159-160页 |
二、证券投资基金在中国股票市场内生稳定机制中的职能定位 | 第160-162页 |
三、中国股票市场内生稳定机制的总体框架 | 第162-165页 |
第二节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与股票市场内生稳定机制构建前瞻 | 第165-173页 |
一、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规模的有效边界 | 第165-169页 |
二、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制度的有效边界 | 第169-172页 |
三、中国基金投资者教育与市场行为引导 | 第172-173页 |
第三节 中国机构投资者结构优化与股票市场内生稳定机制构建前瞻 | 第173-177页 |
一、中国养老基金发展与股票市场内生稳定机制构建 | 第173-175页 |
二、境外机构投资者发展与中国股票市场内生稳定机制建设 | 第175-177页 |
第四节 中国股票市场内生和外生稳定机制的协调构建前瞻 | 第177-183页 |
一、中国股票市场内生和外生稳定机制协调构建的原则 | 第178-179页 |
二、中国股票市场内生和外生稳定机制协调构建前瞻 | 第179-183页 |
小结 | 第183-184页 |
附表: 美国股票市场持股比例 (1945—2007) | 第184-187页 |
参考文献 | 第187-193页 |
后记 | 第193-1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