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导言 | 第11-29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二、论文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三、论文结构安排 | 第13-14页 |
四、相关理论知识 | 第14-20页 |
五、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20-29页 |
第二章 银行信贷资产转移的终止确认方法研究 | 第29-43页 |
第一节 三种资产转移的终止确认方法评析 | 第29-36页 |
一、传统确认方法:风险与报酬法 | 第29-31页 |
二、现行确认方法:金融合成法 | 第31-33页 |
三、IASB最新观点——继续涉入法 | 第33-36页 |
第二节 我国信贷资产转移的终止确认方法 | 第36-43页 |
一、早期确认方法:风险与报酬法 | 第36-37页 |
二、现行确认方法:综合确认法 | 第37-39页 |
三、对综合会计确认方法评析 | 第39-41页 |
四、实例说明——“建元2007-1RMBS”的会计确认 | 第41-43页 |
第三章 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会计计量研究 | 第43-55页 |
第一节 国外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会计计量模式 | 第43-47页 |
一、风险与报酬法下的会计计量及其评价 | 第43页 |
二、金融合成法下的会计计量及其评价 | 第43-46页 |
三、继续涉入法下的会计计量及其评价 | 第46-47页 |
四、会计计量中涉及的公允价值估计问题 | 第47页 |
第二节 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会计计量 | 第47-55页 |
一、基于综合确认法的混合会计计量模式 | 第47-50页 |
二、思考和建议 | 第50-52页 |
三、案例说明——“建元2007-1RMBS”的会计计量 | 第52-55页 |
第四章 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SPE报表合并 | 第55-64页 |
第一节 国外信贷资产证券化的SPE报表合并 | 第55-60页 |
一、FASB对 SPE报表合并的规范 | 第55-58页 |
二、IASC对 SPE报表合并的规范 | 第58-59页 |
三、评价 | 第59-60页 |
第二节 我国信托型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 SPE报表合并 | 第60-64页 |
一、我国信托型 SPE报表合并的相关规范 | 第60-61页 |
二、评价和思考 | 第61-63页 |
三、案例说明——“建元2007-1RMBS”的SPE合并 | 第63-64页 |
第五章 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信息披露 | 第64-76页 |
第一节 国外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信息披露相关规定 | 第64-66页 |
一、FASB对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信息披露规范 | 第64-65页 |
二、IASC对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信息披露规范 | 第65-66页 |
三、评价 | 第66页 |
第二节 我国有关信贷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的规范 | 第66-76页 |
一、相关规定 | 第66-69页 |
二、评价和建议 | 第69-71页 |
三、案例说明——“建元2007-1RMBS”的信息披露 | 第71-76页 |
第六章 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会计发展思考——基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启示 | 第76-84页 |
第一节 次贷危机产生原因分析及其对证券化会计的影响 | 第76-81页 |
一、从信贷资产证券化会计角度分析次贷危机的产生原因 | 第76-78页 |
二、次贷危机引发的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会计相关争议 | 第78-81页 |
第二节 关于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会计发展的思考 | 第81-84页 |
一、结合 SPE合并问题考虑信贷资产终止确认的标准 | 第81页 |
二、对公允价值无法获得时的会计计量进行规定 | 第81-82页 |
三、合理借鉴FIN46(R)规范信贷资产证券化的 SPE合并 | 第82页 |
四、加强对次级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的风险披露规范 | 第82-83页 |
五、制定专门应用细则和注重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 | 第83-84页 |
总结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9页 |
后记 | 第89-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