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第二节 相关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第三节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第四节 研究思路、框架与方法 | 第15-18页 |
第二章 美国高校妇女学的理论基础与发展历程 | 第18-31页 |
第一节 美国妇女学的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一、女性主义理论 | 第18-19页 |
二、新女性主义理论 | 第19页 |
三、社会性别理论 | 第19-20页 |
第二节 美国高校妇女学的发展历程 | 第20-27页 |
一、初步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 | 第20-22页 |
二、迅速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到80年代) | 第22-24页 |
三、稳定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 | 第24-27页 |
第三节 妇女学在美国高校的地位及当前面临的发展困境 | 第27-29页 |
一、妇女学在高等院校中的地位 | 第27-28页 |
二、当前面临的发展困境 | 第28-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三章 美国高校妇女学系/项目的培养目标与课程类型 | 第31-38页 |
第一节 妇女学系/项目的培养目标 | 第31-34页 |
一、培养目标的定位 | 第31-32页 |
二、培养目标的表述 | 第32-33页 |
三、培养目标的分析 | 第33-34页 |
第二节 妇女学课程类型 | 第34-37页 |
一、学位课程与非学位课程 | 第34-35页 |
二、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 第35页 |
三、核心课程与交叉列课程 | 第35-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美国不同类型高校妇女学的课程设置案例研究 | 第38-62页 |
第一节 面向本科生的妇女学课程设置 | 第38-52页 |
一、研究型大学的妇女学课程设置 | 第38-44页 |
二、文理学院的妇女学课程设置 | 第44-50页 |
三、社区学院的妇女学课程设置 | 第50-52页 |
第二节 面向研究生的妇女学课程设置 | 第52-57页 |
一、授予妇女学硕士学位的课程设置 | 第52-54页 |
二、授予妇女学博士学位的课程设置 | 第54-57页 |
第三节 妇女学课程设置的特点 | 第57-61页 |
一、课程设置为培养目标而服务 | 第57-58页 |
二、合理的课程结构的建立 | 第58页 |
三、课程内容突出视角的多样性 | 第58-59页 |
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 第59页 |
五、本土化与全球化相兼顾 | 第59-60页 |
六、不同学校、不同层次的课程设置有所异同 | 第60-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美国高校妇女学课程设置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 | 第62-72页 |
第一节 我国高校妇女学课程设置概述 | 第62-66页 |
一、我国妇女学课程设置的发展历程 | 第62-65页 |
二、对我国高校妇女学课程设置的分析 | 第65-66页 |
第二节 来自美国高校的启示与借鉴 | 第66-70页 |
一、传播新学术的途径:建立妇女学系 | 第67页 |
二、建立合理的妇女学课程体系 | 第67-68页 |
三、因地制宜,建立本土特色的妇女学课程 | 第68-69页 |
四、不同层次高校的妇女学课程构成可有所差异 | 第69页 |
五、倡导全球化与合作理念,建立密切联系 | 第69-70页 |
第三节 小结及余思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后记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