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层次分析法研究磨损对轴类件疲劳寿命的影响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插图索引 | 第11-12页 |
附表索引 | 第12-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2页 |
·引言 | 第13-14页 |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15页 |
·轴的疲劳寿命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国内外对疲劳/断裂研究现状综述 | 第15-17页 |
·国内外对轴疲劳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疲劳寿命估算方法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8-20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20页 |
·课题的来源、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课题的来源 | 第20页 |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2章 轴的失效及影响轴疲劳的因素 | 第22-29页 |
·引言 | 第22页 |
·失效及失效分析概论 | 第22-25页 |
·失效的概念 | 第22-23页 |
·机械失效主要模式 | 第23页 |
·机械结构疲劳失效的特征 | 第23-24页 |
·失效分析 | 第24-25页 |
·失效分析的思路 | 第25页 |
·轴的疲劳寿命的影响因素 | 第25-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轴类件抗疲劳的层次分析方法 | 第29-44页 |
·轴的特点 | 第29页 |
·传统的轴的设计 | 第29-33页 |
·轴的材料的选择 | 第29-30页 |
·轴的概略计算 | 第30-31页 |
·按扭转强度进行计算 | 第30-31页 |
·按扭转刚度进行计算 | 第31页 |
·轴的结构设计 | 第31-32页 |
·轴的强度和刚度校验 | 第32-33页 |
·轴的振动计算 | 第33页 |
·轴的抗疲劳设计 | 第33-36页 |
·疲劳可靠性理论 | 第33-34页 |
·传统轴的疲劳设计 | 第34-35页 |
·常用的疲劳设计 | 第35-36页 |
·层次分析法 | 第36-42页 |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 第36页 |
·AHP层次结构特点 | 第36-37页 |
·AHP的基本程序 | 第37-42页 |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 第37-38页 |
·构建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 第38-40页 |
·计算单一准则下的权重 | 第40-41页 |
·一致性检验 | 第41-42页 |
·计算各层元素的组合权重 | 第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4章 轴类零件抗疲劳层次分析法的应用 | 第44-49页 |
·轴类件抗疲劳的层次分析法 | 第44-46页 |
·层次结构模型的建立 | 第44页 |
·构建比较判断矩阵 | 第44-45页 |
·计算权向量 | 第45页 |
·轴疲劳影响因素的分级评定 | 第45-46页 |
·阶梯轴的层次分析 | 第46-48页 |
·阶梯轴的特点 | 第46页 |
·构建判断矩阵并计算权重 | 第46-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5章 疲劳磨损对轴寿命的影响 | 第49-61页 |
·磨损的特征及其常见模式 | 第49-53页 |
·磨损失效的特征 | 第49-51页 |
·磨损的常见模式及其特征 | 第51-53页 |
·磨损的指标与计算模型 | 第53-54页 |
·磨损的常用指标 | 第53页 |
·磨损的影响因素与计算模型 | 第53-54页 |
·疲劳磨损对轴寿命影响 | 第54-58页 |
·疲劳磨损机理研究 | 第55-56页 |
·疲劳磨损对轴使用寿命的影响 | 第56-58页 |
·轴的寿命预测 | 第58-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