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引言 | 第9-11页 |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0页 |
·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 | 第10-11页 |
2 理论基础 | 第11-17页 |
·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生态承载能力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 | 第14-16页 |
·岩溶地区生态承载与经济协调发展特征 | 第16-17页 |
·岩溶地区生态系统状况 | 第16页 |
·岩溶地区经济系统现状 | 第16页 |
·岩溶地区生态承载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特殊性 | 第16-17页 |
3 广西典型岩溶县生态承载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估与分析 | 第17-24页 |
·广西典型岩溶县生态经济系统现状分析 | 第17-18页 |
·广西区生态承载与经济发展的要素特征 | 第17页 |
·广西县域生态、经济总体概况 | 第17-18页 |
·广西典型岩溶县生态承载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 第18-21页 |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18-19页 |
·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19页 |
·分析方法及模型建立 | 第19-21页 |
·广西典型岩溶县生态承载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估与分析 | 第21-24页 |
·广西典型岩溶县生态环境与经济系统协调性评估 | 第21-22页 |
·评估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 第22-23页 |
·结论 | 第23-24页 |
4 促进广西岩溶县生态承载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 第24-27页 |
·社会层面 | 第24-25页 |
·经济层面 | 第25页 |
·生态环境层面 | 第25-27页 |
5 广西岩溶县生态承载与经济协调发展典型案例分析 | 第27-30页 |
·田阳县新楼村“退耕还竹”模式 | 第27页 |
·环江县“肯福”立体开发模式 | 第27-28页 |
·马山县弄拉屯的“生态原貌恢复”模式 | 第28-29页 |
·恭城瑶族自治县的“养殖-沼气-种植”模式 | 第29-30页 |
6 结束语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第31-3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及有关的论文目录 | 第34-3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35-36页 |
致谢 | 第36-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