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行政诉讼法论文

论有限调解在行政诉讼中的确立

中文摘要第1-6页
英文摘要第6-7页
前言第7-8页
第一章 行政诉讼的实践及问题第8-15页
 一、我国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的原则面临挑战第8页
 二、现行行政诉讼法不适用调解的成因分析第8-10页
  (一) 有关规定第8-9页
  (二) 原因分析第9-10页
 三、中外行政诉讼实践的现状第10-15页
  (一) 我国行政审判实践现状——实践对理论的挑战第10-11页
  (二) 在行政诉讼程序中融入调解制度已成为世界趋势第11-13页
  (三) 调解的界定第13-15页
第二章 确立有限调解制度的理论基础第15-23页
 一、服务行政理论——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理论生长点第15-17页
 二、“公权不可处分”理论的欠缺第17-18页
 三、行政诉讼调解的三大基础第18-23页
  (一) 法社会学分析——行政诉讼调解的社会基础第18-19页
  (二) 法经济学分析——行政诉讼调解的经济学基础第19-20页
  (三) 宪政分析——行政诉讼调解的宪法学基础第20-23页
第三章 确立有限调解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第23-33页
 一、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确立的必要性第23-28页
  (一) 行政诉讼单纯裁判的弊端第23-24页
  (二)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新时代行政法治建设的价值第24-25页
  (三) 行政法理论的发展要求确立行政诉讼调解机制第25-26页
  (四) 行政诉讼中适用调解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第26-27页
  (五) 行政诉讼司法判决与调解的功能可以良险互动与互补第27-28页
 二、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确立的可行性第28-33页
  (一) 行政诉讼主体的平等性是确立调解制度的前提第28页
  (二) 行政自由裁量权为诉讼中调解提供了可能第28-29页
  (三) 行政诉讼案件的性质要求设立调解制度第29-30页
  (四) 解决纠纷、终结诉讼的方式多元化需要设立调解制度第30-33页
第四章 有限调解制度的具体设计第33-43页
 一、调解范围设计第34-38页
  (一) 涉及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案件第34-35页
  (二) 行政裁决案件第35-36页
  (三) 行政合同案件第36-37页
  (四) 行政征收案件第37页
  (五) 不履行法定职责案件第37-38页
 二、调解组织设计第38-39页
 三、调解原则设计第39-40页
  (一) 自愿、自治原则第39页
  (二) 合法、合理原则第39页
  (三) 一级调解原则第39-40页
  (四) 回避原则第40页
  (五) 自觉履行、监督履行和强制履行相结合的原则第40页
 四、调解方法设计第40-41页
  (一) 直接调解第40页
  (二) 间接调解第40页
  (三) 公开调解第40-41页
  (四) 共同调解第41页
 五、调解程序设计第41-43页
  (一) 申请和受理第41页
  (二) 调查第41页
  (三) 拟定调解方案第41页
  (四) 实施调解第41-42页
  (五) 和解第42-43页
结语第43-44页
致谢第44-45页
参考书目第45-48页
附录第48-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公司交叉持股法律规制研究
下一篇:刑事契约若干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