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第三人异议制度的理论基础及制度比较 | 第8-20页 |
一、第三人异议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8-12页 |
(一) 第三人、第三人执行异议及第三人异议之诉的概念 | 第8-9页 |
(二) 民事执行中设立第三人异议制度的必要性 | 第9-10页 |
(三) 第三人异议制度确立之理论基础 | 第10-12页 |
二、第三人异议制度比较研究 | 第12-20页 |
(一) 德国模式 | 第12-13页 |
(二) 日本模式 | 第13-15页 |
(三) 我国台湾地区模式 | 第15-18页 |
(四) 评析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我国第三人异议制度的现状考察 | 第20-31页 |
一、民诉法修改前第三人异议制度实证考察 | 第20-25页 |
(一) 考察 | 第20-21页 |
(二) 实证分析 | 第21-23页 |
(三) 存在的缺陷 | 第23-25页 |
二、民诉法修改后第三人异议制度研究 | 第25-31页 |
(一) 立法考察 | 第25-26页 |
(二) 《民诉法》修改的积极意义分析 | 第26-27页 |
(三) 《民诉法》修改后尚存在的问题 | 第27-31页 |
第三章 我国第三人异议制度之重构 | 第31-42页 |
一、第三人异议制度的建构与执行体制改革 | 第31-33页 |
二、第三人异议制度建构中应坚持的原则 | 第33-34页 |
三、第三人执行异议的建构 | 第34-37页 |
(一) 第三人执行异议之事由 | 第34-35页 |
(二) 第三人执行异议的程序 | 第35-36页 |
(三) 第三人执行异议的效果 | 第36-37页 |
四、第三人异议之诉的建构 | 第37-42页 |
(一) 适用范围 | 第37页 |
(二) 第三人异议之诉的构成要件 | 第37-39页 |
(三) 第三人异议之诉的程序 | 第39-40页 |
(四) 第三人异议之诉的效果 | 第40页 |
(五) 限制第三人滥用异议之诉的设计 | 第40-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44-45页 |
后记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