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边气田马五1气藏南二区地层水特征及开发对策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9-11页 |
0 前言 | 第11-18页 |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 第16页 |
·主要研究内容、认识及进展 | 第16-18页 |
第1章 靖边气田地质概况 | 第18-24页 |
·气藏及气层特征简述 | 第19-20页 |
·气田开发简况 | 第20-22页 |
·南二区地层及产水特征 | 第22-24页 |
第2章 水层及含水区的识别 | 第24-58页 |
·气水界面的确定方法 | 第24-32页 |
·水层识别(水层确定) | 第32-43页 |
·水层识别方法 | 第32-35页 |
·马五_1气藏产水层识别 | 第35-43页 |
·含水区识别 | 第43-58页 |
·含水区识别方法 | 第43-45页 |
·马五_(1+2)地层含水区的识别 | 第45-55页 |
·“相对富水区”的确定及分布特征 | 第55-58页 |
第3章 马五_1“相对富水区”的成因 | 第58-96页 |
·地层水的类型、特征 | 第58-63页 |
·马五_(1+2)地层水矿化度特征 | 第58-59页 |
·马五_(1+2)地层水化学特征 | 第59-63页 |
·地层水的水源及演化历史分析 | 第63-72页 |
·地层水的水源 | 第63-69页 |
·地层水演化历史分析 | 第69-72页 |
·“相对富水区”分布评价 | 第72-87页 |
·气水分布的预测评价 | 第72-76页 |
·单储系数的计算 | 第76-77页 |
·对各井单储系数的修正和分析 | 第77-81页 |
·其它因素与相对富水区 | 第81-86页 |
·相对富水区的追踪对比 | 第86-87页 |
·气藏含水区的成因分析 | 第87-96页 |
·水的赋存类型 | 第87-90页 |
·气水分布模式 | 第90-91页 |
·“相对富水区”的成因 | 第91-96页 |
第4章 南二区马五_1有水气藏的生产动态 | 第96-133页 |
·水对气井产能的影响分析 | 第96-125页 |
·产水井动态分析 | 第96-108页 |
·产水井开采井筒节点计算分析 | 第108-122页 |
·产水对产能的影响分析 | 第122-125页 |
·“富水区”气藏开发储量复核及评价 | 第125-133页 |
·产水气藏物质平衡方程计算 | 第125-128页 |
·南二区储量复核及评价 | 第128-133页 |
第5章 南二区马五_1有水气藏开发对策 | 第133-155页 |
·气藏数值模拟研究 | 第133-141页 |
·三维地质建模 | 第133-137页 |
·生产动态历史拟合及认识 | 第137-141页 |
·开发对策数值模拟 | 第141-150页 |
·预测基础 | 第141页 |
·考虑旁井干扰影响下的富水区单井生产分析 | 第141-145页 |
·现有井网,配产合理性对比模拟 | 第145-147页 |
·井网调整预测分析 | 第147-150页 |
·合理开发对策的确定 | 第150-155页 |
·井网调整意见 | 第150-151页 |
·合理开发对策 | 第151-152页 |
·部分井的生产措施建议 | 第152-155页 |
结论 | 第155-156页 |
致谢 | 第156-157页 |
参考文献 | 第157-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