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1 引言 | 第11-28页 |
·研究背景 | 第11-21页 |
·生物入侵现象的缘起 | 第11-12页 |
·国外生物入侵的现状 | 第12-15页 |
·国内生物入侵的现状 | 第15-20页 |
·生物入侵的法律回应 | 第20-21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1页 |
·生物入侵法律对策的研究概况 | 第21-25页 |
·生物入侵问题的学术关注度 | 第21-22页 |
·生物入侵法律对策的科学基础 | 第22-24页 |
·生物入侵法律对策的管理基础 | 第24页 |
·生物入侵的法律对策 | 第24-25页 |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25-28页 |
·研究思路 | 第25-26页 |
·研究路线 | 第26-27页 |
·研究方法 | 第27-28页 |
2 生物入侵的综合分析 | 第28-60页 |
·生物入侵的概念 | 第28-34页 |
·生物入侵概念的语义 | 第28-29页 |
·生物入侵概念的语源 | 第29-30页 |
·生物入侵的定义及其分歧 | 第30-34页 |
·生物入侵的自然视角 | 第34-41页 |
·生物入侵的主体及其特性 | 第34-37页 |
·生物入侵的对象及其特性 | 第37-38页 |
·生物入侵的原因 | 第38页 |
·生物入侵的过程 | 第38-40页 |
·生物入侵的后果 | 第40-41页 |
·生物入侵的社会视角 | 第41-48页 |
·生物入侵的主体及其特性 | 第41页 |
·生物入侵的对象及其特性 | 第41-42页 |
·生物入侵的原因 | 第42页 |
·生物入侵的过程 | 第42-48页 |
·生物入侵的后果 | 第48页 |
·生物入侵的经济视角 | 第48-52页 |
·生物入侵成因的外部性分析 | 第48-51页 |
·生物入侵外部性内部化的方法 | 第51页 |
·生物入侵后果的经济学分析 | 第51-52页 |
·生物入侵的历史视角 | 第52-55页 |
·人类产生前的生物自然交流 | 第53页 |
·人类早期的生物入侵 | 第53页 |
·古代的生物入侵 | 第53-54页 |
·近现代的生物入侵 | 第54页 |
·生物入侵的趋势 | 第54-55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55-60页 |
·生物入侵的本质 | 第55-57页 |
·生物入侵的分类 | 第57-58页 |
·外来物种与转基因物种 | 第58页 |
·生物交流与生物入侵 | 第58页 |
·生物入侵的传入途径小结 | 第58-60页 |
3 生物入侵的综合管理 | 第60-77页 |
·生物入侵问题的建构 | 第60-64页 |
·作为环境问题 | 第61-62页 |
·作为经济问题 | 第62页 |
·作为卫生问题 | 第62-63页 |
·作为社会问题 | 第63页 |
·作为文化问题 | 第63-64页 |
·作为政治问题 | 第64页 |
·生物入侵综合管理的基本原则 | 第64-67页 |
·先行一步原则(Forstalling principle) | 第64-66页 |
·能力建设原则(Capacity Building Principle) | 第66页 |
·权责清晰原则(Right-Duty Clearing Principle) | 第66页 |
·合作原则(Coorperating Principle) | 第66-67页 |
·公众参与的原则(Publicly Participating Principle) | 第67页 |
·生物入侵的全过程管理 | 第67-70页 |
·前边界(pre-border)阶段的管理 | 第69页 |
·边界(mid-border)阶段的管理 | 第69页 |
·后边界(post-border)阶段的管理 | 第69页 |
·灾后(post-explosion)阶段的管理 | 第69-70页 |
·生物入侵的全方位管理 | 第70-71页 |
·地理上的全方位管理 | 第70页 |
·传入途径上的全方位管理 | 第70-71页 |
·生物入侵的多层次管理 | 第71-73页 |
·对肇事者的管理 | 第72页 |
·对监管者的管理 | 第72页 |
·获得关联者的协助 | 第72页 |
·争取公众的理解与支持 | 第72-73页 |
·生物入侵的多手段管理 | 第73-77页 |
·技术手段 | 第73-74页 |
·行政手段 | 第74-75页 |
·经济手段 | 第75页 |
·其他手段 | 第75-76页 |
·各类手段与法律的关系 | 第76-77页 |
4 生物入俊的法律对策 | 第77-86页 |
·生物入侵问题的法律回应 | 第77-81页 |
·法律介入的必要性 | 第77-78页 |
·现有相关法律的直接适用 | 第78-79页 |
·现有相关法律的局部修改 | 第79页 |
·制定新的相关法律 | 第79页 |
·生物入侵综合管理的法律化 | 第79-80页 |
·生物入侵法律对策的形成 | 第80-81页 |
·生物入侵法律对策的结构 | 第81-86页 |
·体系 | 第82-83页 |
·目标 | 第83页 |
·管理体制 | 第83页 |
·基本原则 | 第83页 |
·基本概念 | 第83-84页 |
·具体制度 | 第84页 |
·保障机制 | 第84-86页 |
5 生物入侵的国际法律简介 | 第86-93页 |
·目前的相关法律文件 | 第86-90页 |
·国际上生物入侵法律对策的不足 | 第90页 |
·生物入侵的国际法律与国内法律的关系 | 第90-91页 |
·我国与国际上生物入侵法律对策的关系 | 第91-93页 |
6 典型国家的生物入侵法律对策简介 | 第93-128页 |
·北美洲 | 第93-103页 |
·美国 | 第93-101页 |
·加拿大 | 第101-103页 |
·欧洲 | 第103-108页 |
·意大利 | 第103-106页 |
·德国 | 第106-108页 |
·南美洲 | 第108-111页 |
·巴西 | 第108-110页 |
·阿根廷 | 第110-111页 |
·非洲 | 第111-115页 |
·南非 | 第111-113页 |
·加纳 | 第113-115页 |
·大洋洲 | 第115-119页 |
·澳大利亚 | 第115-117页 |
·新西兰 | 第117-119页 |
·亚洲 | 第119-124页 |
·日本 | 第119-123页 |
·印度 | 第123-124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124-128页 |
·殖民历史与生物入侵的关系 | 第124-125页 |
·自然地理状况与生物入侵的关系 | 第125页 |
·法律传统与生物入侵法律管制的关系 | 第125页 |
·国与国之间的法律移植 | 第125-126页 |
·如何借鉴外国的生物入侵法律对策 | 第126-128页 |
7 我国的生物入侵法律对策 | 第128-158页 |
·体系 | 第128-133页 |
·目标 | 第133-135页 |
·管理体制 | 第135-140页 |
·基本原则 | 第140-143页 |
·基本概念 | 第143-145页 |
·具体制度 | 第145-153页 |
·前边界(pre-border)阶段 | 第145-148页 |
·边界(mid-border)阶段 | 第148-150页 |
·后边界(post-border)阶段 | 第150-152页 |
·灾后(post-explosion)阶段 | 第152-153页 |
·保障机制 | 第153-158页 |
·行政责任 | 第153-154页 |
·民事责任 | 第154-155页 |
·刑事责任 | 第155-156页 |
·激励制度 | 第156-158页 |
8 结论与讨论 | 第158-165页 |
·结论 | 第158-162页 |
·尽快制定一部生物入侵基本法 | 第158-162页 |
·择机修改相关法律法规 | 第162页 |
·讨论 | 第162-164页 |
·生物入侵法律对策的实现 | 第162-163页 |
·法律在应对生物入侵问题中的局限性 | 第163页 |
·生物入侵问题的复杂性 | 第163-164页 |
·论文新颖之处 | 第164-165页 |
参考文献 | 第165-178页 |
个人简介 | 第178-179页 |
导师简介 | 第179-180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著清单 | 第180-181页 |
致谢 | 第1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