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1 研究现状及立题依据 | 第12-28页 |
·立题意义与立题背景 | 第12-25页 |
·DNA 分子标记在作物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 第12-15页 |
·分子标记的研究方法 | 第15-18页 |
·DNA 分子标记在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概况 | 第18-21页 |
·基因序列的变异与活性成分含量差异的相关性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甘草中甘草酸含量变异的研究现状 | 第22-24页 |
·甘草的基因多态性研究现状 | 第24页 |
·甘草的基因与活性成分含量的相关性研究现状 | 第24-25页 |
·研究内容、研究目标、技术路线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25-28页 |
·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研究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26页 |
·技术路线 | 第26-28页 |
2 栽培甘草群体中甘草酸极端含量的个体筛选 | 第28-37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28页 |
·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 | 第28页 |
·实验方法 | 第28-32页 |
·色谱条件 | 第28-29页 |
·供试液的制备 | 第29页 |
·含量测定 | 第29-32页 |
·实验结果 | 第32-36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36-37页 |
3 甘草基因组DNA 提取方法的建立 | 第37-45页 |
·材料、试剂和仪器 | 第37-38页 |
·实验材料 | 第37页 |
·试剂及耗材 | 第37-38页 |
·仪器 | 第38页 |
·实验方法 | 第38-41页 |
·高盐低pH 值法提取基因组DNA | 第38-39页 |
·SDS 法提取基因组DNA | 第39页 |
·2×CTAB 法提取基因组DNA | 第39-40页 |
·尿素法提取DNA | 第40页 |
·试剂盒提取基因组DNA | 第40页 |
·DNA 的检测 | 第40-41页 |
·实验结果 | 第41-42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42-44页 |
·不同DNA 提取方法的比较 | 第42-43页 |
·DNA 提取过程中的条件优化 | 第43-44页 |
·小结 | 第44-45页 |
4 rbcL 基因与甘草酸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 第45-58页 |
·材料、试剂和仪器 | 第45-46页 |
·实验材料 | 第45-46页 |
·试剂及耗材 | 第46页 |
·DNA 提取、检测相关试剂 | 第46页 |
·实验方法 | 第46-49页 |
·基因组DNA 的提取和纯化 | 第46-47页 |
·DNA 的检测 | 第47页 |
·引物设计 | 第47页 |
·PCR 扩增反应体系及其程序的优化 | 第47-48页 |
·PCR 产物的回收、纯化 | 第48页 |
·序列测定 | 第48页 |
·序列排列和分析 | 第48-49页 |
·实验结果 | 第49-55页 |
·总DNA 的质量 | 第49页 |
·优化PCR 反应条件 | 第49-50页 |
·PCR 扩增程序的优化 | 第50-51页 |
·PCR 扩增结果 | 第51-52页 |
·PCR 产物的纯化 | 第52页 |
·不同甘草个体的rbcL 序列片段 | 第52-55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55-56页 |
·rbcL 序列特征 | 第55页 |
·rbcL 基因和甘草酸含量的关系 | 第55-56页 |
·小结 | 第56-58页 |
·基因组DNA 的提取和纯化 | 第56页 |
·引物的选择 | 第56页 |
·rbcL 序列特征 | 第56-58页 |
5 trnL 内含子与甘草酸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 第58-72页 |
·材料、试剂和仪器 | 第58-59页 |
·实验材料 | 第58页 |
·试剂及耗材 | 第58页 |
·DNA 提取、检测、trnL 内含子序列扩增相关试剂 | 第58-59页 |
·实验方法 | 第59-61页 |
·基因组DNA 的提取和纯化 | 第59页 |
·DNA 的检测 | 第59页 |
·PCR 扩增反应体系及其程序的优化 | 第59-60页 |
·引物设计 | 第60页 |
·PCR 产物的回收、纯化 | 第60页 |
·序列测定 | 第60-61页 |
·序列排列和分析 | 第61页 |
·实验结果 | 第61-70页 |
·总DNA 的质量 | 第61页 |
·优化的PCR 反应条件 | 第61-62页 |
·PCR 扩增程序的优化 | 第62-63页 |
·PCR 扩增结果 | 第63-64页 |
·不同甘草个体的trnL 内含子序列 | 第64-70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70页 |
·trnL 内含子序列特征 | 第70页 |
·trnL 内含子和甘草酸含量的关系 | 第70页 |
·小结 | 第70-72页 |
·DNA 提取及PCR 条件的优化 | 第70-71页 |
·trnL 内含子序列特征 | 第71-72页 |
6 IGS (trnL-F 基因间隔区)序列与甘草酸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 第72-81页 |
·材料、试剂和仪器 | 第72-73页 |
·实验材料 | 第72页 |
·试剂及耗材 | 第72页 |
·DNA 提取、检测、IGS 序列扩增相关试剂 | 第72-73页 |
·实验方法 | 第73-74页 |
·基因组DNA 的提取和纯化 | 第73页 |
·DNA 的检测 | 第73页 |
·PCR 扩增反应体系及其程序的优化 | 第73页 |
·引物设计 | 第73页 |
·PCR 产物的回收、纯化 | 第73-74页 |
·序列测定 | 第74页 |
·序列排列和分析 | 第74页 |
·实验结果 | 第74-80页 |
·总DNA 的质量 | 第74页 |
·优化的PCR 反应条件 | 第74页 |
·PCR 扩增程序的优化 | 第74-75页 |
·PCR 扩增结果 | 第75页 |
·不同甘草个体的IGS(trnL-F 基因间隔区)序列 | 第75-80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80页 |
·IGS 序列特征 | 第80页 |
·IGS 和甘草酸含量的关系 | 第80页 |
·小结 | 第80-81页 |
·DNA 提取及PCR 条件的优化 | 第80页 |
·IGS 序列特征 | 第80-81页 |
7 matK 基因与甘草酸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 第81-94页 |
·材料、试剂和仪器 | 第81-82页 |
·实验材料 | 第81页 |
·试剂及耗材 | 第81页 |
·DNA 提取、检测、matK 序列扩增相关试剂 | 第81-82页 |
·实验方法 | 第82-84页 |
·基因组DNA 的提取和纯化 | 第82页 |
·DNA 的检测 | 第82-83页 |
·PCR 扩增反应体系及其程序的优化 | 第83页 |
·引物设计 | 第83页 |
·PCR 产物的回收、纯化 | 第83-84页 |
·序列测定 | 第84页 |
·序列排列和分析 | 第84页 |
·实验结果 | 第84-93页 |
·总DNA 的质量 | 第84-85页 |
·优化的PCR 反应条件 | 第85页 |
·PCR 扩增程序的优化 | 第85页 |
·PCR 扩增结果 | 第85-86页 |
·不同甘草个体的matK 序列 | 第86-93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93页 |
·matK 序列特征 | 第93页 |
·matK 基因和甘草酸含量的关系 | 第93页 |
·小结 | 第93-94页 |
·DNA 提取及PCR 条件的优化 | 第93页 |
·matK 序列特征 | 第93-94页 |
8 结论与讨论 | 第94-101页 |
·栽培甘草群体中甘草酸极端含量的个体筛选 | 第94页 |
·甘草中 DNA 的提取方法考察 | 第94-96页 |
·不同DNA 提取方法的比较 | 第94-95页 |
·DNA 提取的影响因素 | 第95-96页 |
·PCR 扩增反应体系及其程序的优化 | 第96-98页 |
·PCR 扩增反应体系的优化 | 第96页 |
·PCR 扩增程序的优化 | 第96-98页 |
·基因和甘草酸含量的关系 | 第98-99页 |
·rbcL 基因和甘草酸含量的相关性 | 第98页 |
·trnL 内含子和甘草酸含量的相关性 | 第98-99页 |
·IGS 与甘草酸含量的相关性 | 第99页 |
·matK 基因和甘草酸含量的相关性 | 第99页 |
·创新与展望 | 第99-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6页 |
致谢 | 第106-107页 |
个人简历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