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6页 |
·联肢剪力墙洞口连梁在结构中的作用 | 第8-12页 |
·对联肢剪力墙的非线性动力反应分析概述 | 第12页 |
·本团队在结构非线性动力反应分析方面的工作 | 第12-14页 |
·问题的提出及本文的研究工作 | 第14-16页 |
·我国对小跨高比连梁设计的相关规定 | 第14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4-15页 |
·本文的研究工作 | 第15-16页 |
2 非线性动力反应分析程序TS-EPA 的介绍 | 第16-24页 |
·非线性动力反应分析程序TS-EPA 概述 | 第16-17页 |
·框架-核心筒结构中框架部分的动力分析模型[6] | 第17-20页 |
·结构的模型化 | 第17页 |
·构件的模型化 | 第17-19页 |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恢复力特征及模型化方法 | 第19-20页 |
·框架-核心筒结构中剪力墙部分的动力分析模型 | 第20-24页 |
·构件的模型化 | 第20-21页 |
·剪力墙结构的非线性动力分析中的恢复力模型 | 第21-24页 |
3 分析所用结构的设计 | 第24-38页 |
·框架-核心筒结构分析所选用的结构的设计 | 第24-38页 |
·分析对象的确定 | 第24-26页 |
·框架-核心筒结构设计时应满足的各项要求 | 第26页 |
·荷载取值 | 第26页 |
·截面确定及内力计算 | 第26-29页 |
·内力组合 | 第29-30页 |
·梁、柱及墙设计内力的调整 | 第30页 |
·配筋设计 | 第30-38页 |
4 非线性动力反应分析的准备 | 第38-46页 |
·屈服轨迹的确定 | 第38-42页 |
·材料强度的取值 | 第39-40页 |
·梁屈服弯矩的确定 | 第40页 |
·柱屈服特征点的确定 | 第40-41页 |
·墙屈服特征点的确定 | 第41-42页 |
·非线性动力反应分析地震波的选取 | 第42-46页 |
·选波原则 | 第42-44页 |
·地震波选取结果 | 第44-46页 |
5 框架-核心筒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评价与结论 | 第46-64页 |
·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评价准则及对比分析内容 | 第46-47页 |
·对三个框架-核心筒结构的非线性地震反应评价 | 第47-62页 |
·算例一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评价 | 第47-52页 |
·算例二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评价 | 第52-57页 |
·算例三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评价 | 第57-62页 |
·结论 | 第62-64页 |
6 试验方案 | 第64-72页 |
·试验方案及试验构件的设计 | 第64-68页 |
·试验加载制度 | 第68-69页 |
·构件的失效判别依据 | 第69页 |
·量测的主要内容 | 第69-72页 |
7 试验现象与试验结果 | 第72-110页 |
·总说明 | 第72页 |
·构件CB-X4 的试验现象与试验结果 | 第72-87页 |
·构件的特点 | 第72页 |
·CB-X4 钢筋编号与测点位置 | 第72-73页 |
·受力过程和试验现象 | 第73-76页 |
·滞回特性 | 第76页 |
·钢筋的应变分布 | 第76-87页 |
·构件CB-X7 的试验现象与试验结果 | 第87-100页 |
·构件的特点 | 第87页 |
·CB-X7 钢筋编号与测点位置 | 第87-88页 |
·受力过程和试验现象 | 第88-90页 |
·滞回特性 | 第90页 |
·钢筋的应变分布 | 第90-100页 |
·构件CB-X8 验现象与试验结果 | 第100-110页 |
·构件的特点 | 第100页 |
·CB-X8 钢筋编号与测点位置 | 第100-102页 |
·受力过程和试验现象 | 第102-103页 |
·滞回特性 | 第103页 |
·钢筋的应变分布 | 第103-110页 |
8 试验结果的分析 | 第110-120页 |
·构件的破坏过程分析 | 第110-112页 |
·CB-X4 的破坏过程分析 | 第111页 |
·CB-X7 的破坏过程分析 | 第111-112页 |
·CB-X8 的破坏过程分析 | 第112页 |
·连梁的剪切变形规律 | 第112-113页 |
·连梁的抗震性能分析 | 第113-120页 |
·承载能力退化 | 第113-115页 |
·刚度退化 | 第115-117页 |
·延性 | 第117-118页 |
·耗能性能 | 第118-120页 |
9 系列试验结果概况及设计建议 | 第120-130页 |
·系列试验结果概况 | 第120-122页 |
·配交叉斜筋的小跨高比连梁设计建议 | 第122-130页 |
·小跨高比连梁设计建议说明 | 第122-123页 |
·配交叉斜筋小跨高比连梁的抗弯能力和抗剪能力 | 第123-126页 |
·配交叉斜筋方案纵筋配筋率的影响与纵筋最大及最小配筋率值 | 第126-127页 |
·其它设计建议措施 | 第127页 |
·配置交叉斜筋连梁的设计算例 | 第127-130页 |
10 结论 | 第130-132页 |
致谢 | 第132-134页 |
参考文献 | 第134-136页 |
附录 | 第136页 |